第一章
猜猜他(她)是谁
——用一段话描写熟人外貌,突出特点
三年级学生是初次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重点要教好:一是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外貌,即抓住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来写。二是按一定顺序描写外貌,一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也可以先描写最有特点的外貌,再按顺序写。要写好外貌,必须要仔细观察。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通过相互交流、口头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题目
题目:猜猜他(她)是谁
★提示与要求
◆你周围的“他”或“她”都有属于自己的外貌特征。在进行外貌描写时一定要抓住人物比较显而易见的特征,使认识他(她)的人读到你写的内容时,就能猜出他(她)是谁。
◆选择你和大家都颇为熟悉的人物,仔细观察他们的外貌。可以是同班同学、同校老师、公众人物等。
◆在写作内容的开头,要点明人物的身份或同你的关系;结尾处可以揭晓答案,也可以留下悬念。
★题目解析
◆这篇习作是以猜谜的形式,要求写一段话来介绍熟悉的一个人。因为要让别人猜,所以所写内容必须脸谱化,重点围绕人物外貌、抓住特点进行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指能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不同于常人之处,如:个子的高与矮、体形的胖与瘦、容貌的美与丑以及穿着打扮等。还可以写写他(她)留给旁人的总体印象——爱笑,爱哭,爱唱,爱跳,爱发脾等。
◆这篇习作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但因每个人的家庭环境、生活圈子、感兴趣的事物不同,熟悉对象也不尽相同。要使得写作人物能被猜出是谁,必定要选择大家都认识、了解的对象,可以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学校的师长,大家都知道的新闻人物或公众明星等。
◆三年级学生是初次学习写人,因而要求不宜过高。可以通过教师下水文的引导、总结写法,学生自己写作、评点的方式进行训练。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如何有条理、连贯地表达是写作的难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外貌,学习抓住外貌特点。
◆ 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用一段话写一个熟悉的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按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选择一位大家熟悉的人物作为写作对象,观察他(她)的外貌。
◆教师撰写两段描写人物外貌的下水文。
★教学过程
1. 情景揭题,活跃气氛
(1)猜“人”引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第一次到三(1)班来上课,想认识认识我们的小朋友,不用你们自我介绍,我们换一个有趣的方式——
(2)揭题:猜猜他(她)是谁。
2. 创设情境,诱导表达
师:老师想先认识我们班最能说会道的同学,大家先别忙着朝他看。谁能描
述一下他的外表,我来猜。
(1)师:这位同学是男?是女?他(她)
多大啦?他(她)的身材怎么样?
(2)教师将刚才的信息连起来变成连贯的
叙述。
三(1)班有个能说会道的男孩子。他八九
岁的样子,长得不高,身材不胖也不瘦……
(3)师:他脸上有什么特征?能说具体些
吗?比如:头发……眼睛……鼻子……
(4)师:这位同学还有什么特点?
(5)教师适时小结:他可能是……
(6)师:他今天穿的什么衣服?
(7)师:谁能把刚才这位小朋友的外貌(
板书),也就是样子,连起来说一说?
(8)教师边小结、边板书:要将人物的外貌说清楚,就要说清人物的—
(学生:身份、身材、容貌、打扮等)
总结
在观察人物外貌时,要先观察整体形象——年纪、身份、身材,再观察局部特征—容貌、穿着打扮;还可以先用一两句话介绍人物的性格、兴趣爱好,再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外貌特点。这样才能有序地写出人物的与众不同。
提示二
在巧设言语交际的情境后,教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口头描述被猜人物的样子。这既是本堂课教学的目标之一,又符合当时学生乐于表达的心理。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发问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如何有顺序地表达,了解人物外貌的哪些方面是需要关注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产生。从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到教师提问的艺术——由观察整体形象,到观察局部特点。这既符合学生表达的规律,又揭示了观察事物的规律。因为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所以学生的观察与表达才能深入,才能细致。同时,在整体形象问答环节之后,教师还适时连贯地小结,目的就是给学生做示范。当整个环节结束后再请学生把几个“小结”连起来,对同学的外貌总体说一遍。这个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是思维和表达的训练过程。
3. 组织游戏,巩固表达
(1)师:现在请你们选择班中的一位同学,依据板书来介绍他的外貌,但一
定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你的同桌来猜一猜。
(2)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让大家来猜?
提示三
通过上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描述人物外貌有了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次进入游戏环节,由学生选择大家熟悉的对象,通过自己口头描述让大家猜一猜。同时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课前准备,并加以修正。此时学生的观察点是有依据的,表达也会有条理。而猜的学生则充当评价人的角色。有了板书和之前的练习,评价标准也就有章可循了。
4. 出示范文,学生评价
(1)师:有一位小朋友写了这样一段介绍(出示错误例文):
他有细长的眉毛,笔直的鼻子下面有张小巧的嘴。一张圆圆的
脸上,长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他脚穿白球鞋,雪白的上衣,天蓝
的裤子。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
(2)师:你觉得他的介绍有问题吗?什么问题?(没有顺序)
(3)师(出示第二篇例文):这段好不好?找句子读一读。
她有三十多岁了,个子不高不矮,长得很苗
条。她的眼睛双眼皮,眼珠又圆又亮,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
可是你仔细一瞧,眼睛还会说话呢!她的鼻梁高高的,嘴角总是
笑眯眯的。她上身穿一件深色大衣,下身穿一条窄脚裤,脚蹬一
双黑皮靴,显得特别精神。
点评:这段话抓住了人物的特点—①眼睛:“她的眼睛
双眼皮,眼珠又圆又亮,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
一瞧,眼睛还会说话呢!”②特别精神:“她上身穿一件深色大衣,下身穿一条
窄脚裤,脚蹬一双黑皮靴,显得特别精神。”
(4)学生初步感受“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
师:如果上述这段话的开头和结尾加上这样两句话,请你们读一读。
开头:上课了,教室来了一位精神饱满、美丽的老师。
结尾:这位既漂亮又特别精神的老师是谁呢?她就是我们的顾老师。
总结
加上这两句使得文章更加完整了。结尾处,可以讲出谜底,也可以留下悬念。
提示四
出示错误例文,引导学生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前文所学,提醒他们不要犯语序上的错误,强化表达要有顺序、有条理的要求。而第二段范文是教师的下水文。学生在品读以后,进一步学习写作的方法——有条理、抓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是写段的基
本结构,但三年级学生还没有这样的概念。教师在教学环节最后出示,只要求学生读一读即可,为后面的写作环节做准备。既达成教学目标中初步学习的要求,又没有增加学习难度。
5. 书面表达,互相点评
(1)师:看来大家已经会比较准确地观察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等特点,也能
通顺、有条理地叙述了。接着请你选择一个人物对象,他(她)可以是你的同班同
学,学校的师长,也可以是大家都知道的新闻人物或公众明星等,把他(她)的特
点写下来,让大家猜一猜。
(2)师:让我们依据板书的要求来评一评——写得像不像?写的是谁?如果
被猜的对象就在我们中间,就请他(她)来当评委。
提示五
“说”是“写”的基础,它最终是为“写”服务的。由于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写作中肯定会有不少疏漏。师生的点评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改正。
6. 学习总结,布置作业
(1)师:这堂课,我们通过观察人物外貌,学习了如何抓住外貌特点来介绍
我们熟悉的人。希望大家要多多观察,多多练笔,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2)师:“猜猜他(她)是谁”这段话还没有写完的同学,今天回家请把它写完,再读给你的家人、朋友们听听。希望他们都能既快又准确地猜出你写的人是谁。
整体板书:
猜猜他(她)是谁(年龄)身份
身材人物外貌容貌
有条理、抓特点打扮 ……
★优秀作文
猜猜他(她)是谁
在世界级的职业篮球场上,曾经奔跑着一个貌不惊人但球技高超的高大身影。平头,国字脸,身高2米26,浑身肌肉,一看便是个运动员的料儿。只要摸到篮球,两抹浓眉下面的眼睛就会变得炯炯有神。他有高高的鼻梁,薄薄的嘴唇总是微微抿着,就像他的性格,刚毅倔强。在NBA的赛场上,他一人平均独得19分、9.2个篮板、1.9个封盖、1.6个助攻,绝对算得上明星。没有过人的外表,却用娴熟精湛的球技征服了世界的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小巨人”。
小作者选择的写作对象是大家都熟知的体育明星——姚明。流畅的文字不仅清楚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外貌特点……难得的是将人物性格、兴趣爱好也巧妙地隐含其中。“运动员的料儿”亮出姚明的身份;“只要摸到篮球,两抹浓眉下面的眼睛就会变得炯炯有神”一句突出了姚明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将“高高的鼻梁”“薄薄的嘴唇”这一外貌特征与人物性格紧密相连;最后小作者对姚明的敬佩之情自然流露,“没有过人的外表,却用娴熟精湛的球技征服了世界的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小巨人’”。
★良好作文
猜猜他(她)是谁
我的朋友和我一样,也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的个子不高,长得不胖也不
瘦。他有张方方的脸,翘翘的鼻子,鼻梁上架副眼镜,一张小嘴总是撅着,一脸严
肃!他常喜欢看书,一边看,一边还时不时用手指顶一下眼镜梁,皱下眉头,专注
得很,俨然像个“小博士”。我的这位朋友,他是谁呢?
这段文字描写的主人公是小作者熟悉的朋友,小作者突出了朋友爱思考、爱看书的特点。外貌特征抓得很准确:“一张小嘴总是撅着,一脸严肃!”还配上了动作、神态的描写:“一边看,一边还时不时用手指顶一下眼镜梁,皱下眉头,专注得很……”但忽略了衣着特点,且小作者的情感还不太够。
★合格作文
猜猜他(她)是谁
上课了,教室走进一位老师。她有二十多岁,个子比较高,长得很苗条。一头漂亮的长发,长得很秀丽。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嘴角总挂着笑容。她穿着黑丝绒的短裙、黄色的马夹,看起来特别精神,特别漂亮。小朋友们,你们猜得出她是谁吗?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小作者的老师,并把老师的外貌、穿着、身份、年龄都写清楚了,符合习作的要求。只是外貌描写不够细致,人物的个性特点还不明显;文中还有一处用词不够准确——“秀丽”通常形容风景,写人应该用“清秀”。
★需努力作文
猜猜他(她)是谁
她是个女孩。大约九岁,个子不高,眉毛长长的,眼睛大大的,鼻子挺挺的,有一张圆圆的脸。讲起话来总让人家听不懂。她穿着黑色上衣、灰色的裤子,还有沙头鱼的鞋。她是谁呢?
这段文字中人物特点太过泛化,外貌描写可以适用于很多同龄人,难以区别。人物的身份、与作者的关系都不清楚,让人很难猜。唯一的特点“讲起话来总让人家听不懂”却依然不够明确—讲话一直让人听不懂,还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才会发生?应该要写明。另外,句子内容连接不够紧密,也不太通顺。所以没达到习作要求。
★精彩佳句
描写成人
①新来的班主任是位女教师,脸上常挂着微笑,说话总是细声细气的,右嘴角有一粒黑痣。
②她中等身材,稍微有些发胖,眼睛总是那么炯炯有神,也许是过于疲劳的缘故吧,使得她本来就有些发黄的头发上增添了几根银丝。
③她白净的脸上嵌着一双有神的眼睛,小巧而端正的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瘦而高挺的身材,衣着总是那么整洁得体。
④年轻的女教师细高个儿,白净的脸上有一对温柔的大眼睛,说起话来细声细气的,像是在哄孩子。
⑤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⑥被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捡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⑦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使人觉得粗犷而精明。
描写孩子
①他大约十一二岁,穿着红背心、蓝短裤,毛茸茸的小平头,衬着一张白白的小圆脸。
②修长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水晶般的明亮而纯洁的大眼睛。微微翘起的小鼻
子下面有一张红红的小嘴。
③她笑了,露出细密的牙齿,齐齐的,亮亮的。
④他双手托着下巴,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我,目光中含着期盼。
⑤她样子十分难过,眼睛里含着泪花,眼泪快要掉下来了。
⑥她那甜甜的语调读书非常好听,有时会把同学们的想象带到一个美妙的
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