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录
品读中国书系之一。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或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
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化论而无一例外地脸谱化了,中国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大戏台。
但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舞台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脸和白鼻子,也不知道红脸的和黑脸的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谁。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和等待,却不肯承认每一次的“善报”,往往也差不多意味着下一次“恶运”的来临。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女人有母性,有女儿性,所以女人爱英雄。英雄孔武紧强、成熟可靠,能满足女人的女儿性;英雄爱犯错误、易受伤害,能满足女人的母性。男人喜欢的也正是一半像女儿一半像母亲的女人。女人像女儿,可以让男人觉得自己是成功的英雄;像母亲,则可以使他觉得自己是受伤的英雄。成功也好,受伤也好,好歹都是英雄。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对中国两性关系,婚姻制度,男女形象及人格进行了深刻剖析。全书涉猎多种学科,援引大量史实,是以随笔体优美文风创作学术性专著的典型范例。
易中天以详实的史料雄辩地剖析了:中国的性崇拜与中国的祖先崇拜的关系?为什么中国的传统婚姻没有爱情?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是“美女配才子”,而西方的传统是“美女配英雄”?……
闲话中国人
中国人见面鞠躬作揖,西方人见面握手拥抱,因为中国人“内向”,西方人“外向”。外向,所以伸出手握别人手;内向,所以伸出手握自己的手。这就正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夹,是向内用力;西方人吃饭用叉子戳,是向外用力。一向外,一向内,故西方文化的象征物是“十字架”,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是“太极图”。
品人录
项羽
一 贵族与流氓
二 项羽的毛病
三 韩信的错误
四 刘邦的长处
五 项羽之死
曹操
一 做能臣,还是做奸雄
二 天才与蠢才
三 宽容与报复
四 几桩谋杀案
五 无情未必真豪杰
六 可爱的奸雄
武则天
一 这个女人不寻常
二 大尾巴羊
三 血染的皇冠
四 左右开弓
五 进退两难
海瑞
一 屡被罢官的官
二 不合时宜的人
三 无法医治之国
四 难以成功的事
雍正
一 如此父子
二 如此兄弟
三 如此君臣
四 如此朋友
五 如此皇帝
六 如此帝国
七 谁是赢家
文化与人
后记
再版后记
读城记
城市与人
一 中国的城市
二 城市的魅力
三 男性的和女性的
四 我们到底要读什么
北京城
一 北京的门
二 城与市
三 有容乃大
四 霸气与和气
五 平民与市民
六 两种世故
七 北京人与上海人
八 官气与痞气
九 我爱北京
上海滩
一 外地人与上海人
二 上海人与上海滩
三 上海滩与北京城
四 “城市部落人”
五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六 上海的男人和女人
七 新上海人
广州市
一 怪异的城市
二 天高皇帝远
三 广州是个大市场
四 “市态”种种
五 多说几句
厦门岛
一 解读厦门
二 最温馨的城市
三 岛与人
四 走出厦门看厦门
成都府
一 成都的茶馆
二 龙门阵
三 小吃与花会
四 朴野与儒雅
五 成都,雄起
武汉三镇
一 差一点成为首都
二 武汉人的性格
三 生命的劲歌
四 可爱的武汉人
五 优势与难题
深圳特区
一 春天的故事
二 人的解放
三 没有方言的城市
四 我的生活与你无关
五 十六岁的花能开几季
六 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版后记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第一章 男人
一 奶油小生
二 江湖好汉
三 忠臣孝子
四 大老粗与小白脸
五 寻找男子汉
第二章 女人
一 贤妻良母
二 弱女子与女强人
三 淫毒妇与贞烈女
四 嗲妹妹与假小子
五 二十世纪新女性
第三章 性
一 神圣祭坛
二 从禁忌到贞节
三 从图腾到祖宗
四 等级与配额
五 设男女之大防
第四章 夫妻
一 形式与内容
二 所谓“明媒正娶”
三 无爱之婚
四 无性之恋
五 恋丈夫与怕老婆
第五章 姬妾
一 妻与妾
二 妾之地位
三 “妻不如妾”
四 妒妇与宠姬
五 “妾不如婢”
第六章 娼妓
一 起源与类别
二 青楼的功能
三 “婢不如妓”
四 风雅与才情
五 铜臭与血腥
第七章 情人
一 “妓不如窃”
二 怀春与钟情
三 私奔与私通
四 偷情种种
五 捉奸心理
第八章 闲话
一 荤话与风话
二 微妙关系两种
三 孤男寡女
四 离婚与再婚
五 “窃不如说”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三版后记
闲话中国人
闲话《闲话中国人》(代序) 李树林
引言
第一章 饮食
一 民主食为天
二 生命与血缘
三 请客吃饭这谜
四 烟、酒、茶
第二章 服饰
一 文明与野蛮
二 道德与礼仪
三 非凡意义
四 时尚问题
第三章 面子
一 命之所系
二 面子丢失之后
三 吃得天与玩得转
四 面具、角色、戏剧性
第四章 人情
一 面子与人情
二 人情法则
三 做人问题
四 良心、义气、人情味
第五章 单位
一 单位之谜
二 公与平
三 窝里斗揭秘
四 告别单位
第六章 家庭
一 家为国之本
二 差异与等级
三 泛伦理
四 官本位
第七章 婚恋
一 无爱的婚姻
二 子女问题
三 大男大女
四 当代婚恋
第八章 友谊
一 真情所系
二 交友三昧
三 任侠与清高
四 圈子
第九章 闲话
一 所谓闲话
二 闲话不闲
三 男人和女人
四 闲话心理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三版后记
品人录
一贵族与流氓
项羽最后还是打败了。他败在了刘邦手里。成者王侯败者寇。胜了的刘邦人模狗样地当了皇帝,败了的项羽便只好自认倒霉,不但再也当不成霸王,还得去见阎王。这当然很惨,而且还很窝囊。
说起来,失败这事,原本也并不那么可怕。“胜败乃兵家常事”么!再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不足惜,败也未必可耻。只不过,不是败在别人手里,而是败在刘邦手里,便不免让人想不通。
项羽怎么会败给刘邦呢?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无赖,项羽是贵族而刘邦是流氓。项羽的出身是很高贵的。他的家族,在当时即被称作“名族”。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天下云集相应,处处揭竿而起。东阳(今安徽省天长县)人杀县令,欲立陈婴为王,陈婴却主张去投靠项氏。他说:“我依名族,亡秦必矣。”陈婴的不敢为王,主要是胆小怕事,怕当出头的椽子。但他说项氏是名族,威望高,号召力强,却也是事实。事实上项羽一族,是很有些来头的。据史书记载,项,原本是西周时期黄帝后代姑(音吉)姓的封国,其地在今河南省项城县。春秋时,项国被鲁国所灭。后来,楚同灭鲁,就把项地封给了项羽的先人,这一族也就因而姓项。所以,项羽祖籍河南项城,和清末明初一位风云人物袁世凯是同乡。
封在项地的项氏一族,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军。到了项羽的祖父项燕时,运气就不太好了。公元前224年,即秦始皇二十三年,秦将王翦(音简)攻破楚国,俘虏了楚王,项燕便只好去做流亡政府的将军,在淮南起兵反秦,结果兵败身亡。项羽自己,则出生在下相,即今江苏省宿迁县。后来,又随叔父项梁逃到吴中,即今江苏吴县。所以,项羽又是江苏人,和江苏沛县人刘邦也算老乡。
想来项羽少时,过的已是破落贵族的生活。不过破落归破落,贵族还是贵族。因此项羽正儿八经地有名有字:名籍,字羽,又字子羽。这也是当时贵族子弟的通例:婴儿出生三个月后,要择吉日剪一次头发,并南其父命名;男孩长到二十岁,女孩长到十五岁,则要举行冠礼或笄(音基)礼,由嘉宾取字。有名,意味降生;有字,意味成人。此外还有一系列的权利和义务,但只有贵胄子弟才有,平民子弟是没有的。此外,有了字,就有了尊称,这也是平民子弟没有的。项羽有名有字,说明他是贵族,而且举行过冠礼,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
刘邦的祖上老刘家,可就没有那么显赫了。刘虽然也是姬姓古国(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开国君主是周匡王的儿子刘康公,可是在周贞定王时便已绝封,立国不过百十年,与刘邦一家也八竿子打不着。刘邦的父母,既非当朝重臣,亦非社会贤达,可能连名字也没有。《史记》说刘邦“父日太公,母日刘媪”,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刘大叔刘大妈。大叔大妈当然不是名字,可见是“无名之辈”。
……
闲话中国人
中国的神就不同。造人的是女娲娘娘,而且并不单造一男一女,一造就是一大群。造出来以后,老太太就乐呵呵地看着他们生育繁衍,自己躺在云里雾里安享那天伦之乐。至于吃饭的问题,则留给另一位“准神”去解决。这位“准神”就是伏羲。伏羲究竟是人还是神,不大说得清楚,大约是半人半神吧!但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厨子,或者曾经当过厨子,要不就是“司务长”。伏羲又叫庖牺。庖就是庖厨,牺就是牺牲。主管庖厨和牺牲的,不是红案就是白案。史书上说他“教民渔猎畜牧”,说了归齐也就是解决了大家的吃饭问题,自然功莫大焉。于是这个“伙头军”和“大师傅”的地位便越弄越高,弄到最后,就连造人的女娲,也居然成了他的太太,甚至还有说伏羲和女娲由兄妹而夫妻者。这就不能不说是把“饮食”看得比“男女”还重要了。
我们知道,神的职能无非是满足人的需要。有什么样的人和人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神。古希腊奥林帕斯山上的“诸神”们平时都干些什么呢?也就是打情骂俏寻欢作乐捎带着争风吃醋罢了。中国的神、神王或先圣就辛苦得多。比如伏羲要发明捕鸟兽的网和捕鱼的罟,神农则要发明种地的耜和耒。反正得想办法让老百姓把肚子吃饱,老百姓才会尊你为神为圣。这就叫“民以食为天”。
世界上还有比天大的吗?没有。中国人既然以食为天,则“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甚至“普天之下,莫非一吃”。难怪中国人要把什么都看成吃,说成吃了。
泛食主义
的确,中国文化有一种“泛食主义”倾向。
首先,人就是“口”,叫人口。人口有时候也叫人丁。或者男人叫丁,女人叫口。但不管女人男人,也都可以叫人口。人既然是口,谋生也就叫“糊口”,职业和工作也就是“饭碗”。干什么工作,就叫吃什么饭。修鞋补锅是吃手艺饭,说书卖唱是吃开口饭,当教书匠是吃粉笔灰,出租房屋是吃瓦片儿。总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自己不谋生,靠积蓄过日子,就叫“吃老本”,粤语叫“食谷种”。老本总有“吃”完的一天,就叫“坐吃山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