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如愿以偿的人生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5329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杨时旸
  • 图书编号:9787313145963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1.一个频繁创造阅读量奇迹的作者!
《中国新闻周刊》资深主笔,人称“中国*毒舌的资深影评人”,豆瓣开创“讲点道理”系列后,转载量逾10000000 次,《你才创业呢,你们全家都是搞创业的》《结婚这件人生小事》《你的孩子不是太阳,我们没必要围着他公转》和《给汪峰的信》等文章引发各大公众号热门转载,刷爆朋友圈。本书收录了更多作者从未发表过的精彩佳作。篇篇都能让你血脉喷涌的畅快!

★2.一本能够让你彻底解脱于迷茫和困惑,活得明白、通透的理解之书!
这是一本推心置腹的生活真相之书,它为你戳破生活的表象,揭穿迷惘的本质,毫无保留地和你聊聊人生的选择、工作的意义、未来的出路、婚姻的逻辑、家庭的责任,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茫然无措……

★3.一本阎连科、贾樟柯、野夫联袂推荐的书!

★4.一场*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毒舌男神”杨时旸首部肺腑文集,以*接地气的姿态,*傲娇的文字,*清醒的逻辑,字字珠玑地写出我们这代人的迷茫和出路。犀利而不刻薄,真切却不乏味,给你一场醍醐灌顶的阅读体验。

★5.给年轻人的成熟之书,愿你拥有一场丰沛而真挚的人生!
当你决定不再随波逐流,不再任性妄为,不想纠结在重复的苦恼中,不愿意因远方而迷惘,不甘心被现状所困顿……当你决定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独立承担起生活的悲喜交加。那么你已经准备好了阅读这本书,它让迷茫的人释然,给困顿的人清醒,以理性直面问题,将人生的一个个逃不开的谜题,拆解成有温度的答案,引你走向真正心智成熟的蜕变之路。愿你在悲喜交加的人生里,活出充盈与力量!


 

目录

自序:生活不是你以为的样子

第一部分:生活的真相

没人能毁灭你,只有你自己能让你自己沦丧;也没人能成就你,只有你自己能让你靠近微茫的光亮。 

 人人生而不平等

 拼凑的梦想和行动的理想

 那些从我们生命中走失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我们不能没有钱

富二代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爱一个人是门技术活

彼此独立,才是你和父母间最可靠的关系

结婚这件人生小事

做父母并不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

人人谈论二胎的时候,我和父母聊了聊为什么做丁克

 

第二部分:迷茫的拐点

人成长或者说衰老的过程,就是一个可能性不断减少的过程。你总需要在年轻的时候,在可能性接近于无限的时候,去尝试尚未经历过的一些东西。

坏女孩北上广,好女孩回故乡?

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既然读书无意义……

你才创业呢,你们全家都是搞创业的

你该如何写一份打动人的简历

工作不是苦役和理想二选一

从来就没有什么拖延症,也没有神仙和皇帝

健身房里孤独的灵魂教会我的事

我为什么总要转型呢?我又不是变形金刚

第三部分:焦虑的病理

每一代人在青春期时都会显示出所谓叛逆的迹象,那是荷尔蒙和好奇心混杂的结果,是时代前进的动力,当一切退潮,每个人又都会像上一代人一样变得庸常。

这世界欠80后一声抱歉

文艺青年求生指南

别轻易和不够好的自己握手言和

高朋满圈的点赞时代,你为什么被人绝交?

我们不生活在斗争里,我们生活在和解中

你的孩子不是太阳,我们没必要围着他公转

亲戚到底是种怎样神奇的存在

 

第四部分:偶像的侧面

我们身边的人,更多的时候总是沉浸于一种表态文化之中,强迫别人表述自己对于一个人到底是热爱还是厌恶,似乎对于一个人的态度必须是这样两极分化、爱憎分明的。很多人真的不清楚一个人是多么复杂的生物,哪能用爱憎去分割呢?

 “中国式男人”郭敬明

韩寒是中国的幻象,郭敬明是中国的真相

给汪峰的一封信

两个汪峰

无限接近透明的灰

作者简介

杨时旸:

生于1982年秋冬之交。资深媒体人,多家媒体专栏作家,以报道为业,以评论成名,被人称为“中国最毒舌的独立影评人”。现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笔。曾深入过众多巨灾现场,见证生死别离,也跟访过无数当红明星,看尽纸醉金迷,这一切锻造出了最冰冷的理性和最热切的好奇。只愿能对世界保持探求与清醒,用最锋利的语言写最真诚的句子。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人人生而不平等

每天起床冲完澡,我都对着镜子问,“镜子镜子告诉我,我是不是能靠脸吃饭的男人。”镜子每次都温柔缱绻地回答我,“滚犊砸。”于是,我就赶紧收拾得当,出门上班去啦。可能,这就是我勤奋的来源吧。

知道自己长得丑,并接纳这个现实,是大多数人生活的基础性前提。如果对这个问题有认识上的偏差,生活就会更加艰难。我对自己的认识很理性,所以一直努力多读书,即便这样也很难扳回几成,但我知道,如果不这样做,也就更没什么活路可寻。

直白点讲,很多事情都告诉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都是非常理性和鸡贼的生物,总会本能地寻找一种付出最少,收益最高的求生途径。别以为谁会故意放弃自己最大的资本,去寻求一种复杂而艰难的人生,以便把那个过程演化为丰厚的积淀。那种事基本上只会出现在时尚杂志对企业家的访谈里,换句话说,都是胡编的。

每个人拥有怎样的先天资本,各不相同。但我们可能都会有共识,人与人之间的资质差异太大了。容貌、智力、情商、见识、家庭背景、对新事物的习得能力等等,几乎一切都有着巨大的鸿沟。有些东西外显性比较强,比如能不能靠脸吃饭;有些东西比较深藏不露,但是威力无穷,比如智商,比如对于新事物的掌握能力,对于形势的研判能力,待人接物的方法……所有这一切都会让每个人看起来或许只有一点点不同,但最终会把他们分割在两个世界中。

因为我们的起跑线不一样,人们往往觉得生活很不公平。可成年人的生活里,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可言呢?我们又不是生活在联合国宪章里。接纳这些不公平是我们生存的前提。这么说吧,就如同我们每天都追寻各种事件背后的真相一样,这说明我们的生活就运转在某种程度上的谎言基础上,这很残忍,但是现实。同样,我们都追求公平,这只能说明我们所处的当下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这有什么可疑惑的吗?

工作了几年之后,每次和朋友聊天,总会听到越来越多的抱怨,通常情况都是,“谁谁谁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因为……吗?”省略号的部分可以替代为:家里有钱、长得漂亮、会来事、运气好等等。这一切让别人优于自己的资质,在他们看来,好像都属于负面清单,类似于某种歪门邪道、潜规则一类不正经的竞争途径,等同于考试作弊,比赛犯规一类上不了台面的手段。

听得多了,你就会感受到,这种抱怨之中蕴含着被现实打败之后无处消散的怨气。现在,再听到有人说起这些,我基本上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该吃菜吃菜,该喝茶喝茶,顾左右而言他,聊聊雾霾和新上映的大片什么的转移话题。但如果一直被追问意见,我就只能说点实话了。我问他们,“你们到底多大了?”我的意思是,这类感慨早就不应该出现在一个成年人的对话中了。那些先天的不公平更不应该构成自己的心理阻碍。我通常会直接对他们讲,“人人生而不平等”。对于我个人来说,多年以来,这都是一个人生的基本常识,但是我发现,每当我说完那句话,很多时候都会让人们突然陷入一种短暂的失语状态中。突然间安静袭来,在周围的嘈杂声中,堆砌出某种震惊的况味。

最初,我震惊于他们的震惊。后来,我渐渐也开始明白,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直陷于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中,未能还魂,始终没有分清现实和理想世界之间那条微妙的界限。在我们所受到的多年教育中,人人生而平等,这一直是一条公理般的存在。即便我们生活得如此艰难,但似乎人们仍然相信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我们都知道,公理无需证明,可以直接引用。于是,我的这帮纯真的朋友们,就在进入实体世界之后,仍然固执而天真地引用着这条公理,以此框定他们所面对的人和事。然后,面对与公理无法对应的世界,他们一次次陷入了惶惑。

“人人生而平等,这不是一直讲的吗?难道你不认可吗?”他们这样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