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MBA/MPA/MPAcc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专项突破 英语翻译与写作一本通关 (5周秒杀写译大全) 第6版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5020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7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全国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用教材编写组
  • 图书编号:9787300225418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目录

第一部分英译汉(共一周)


第一周英译汉

周一词和词类

周二结构分析

周三特殊句型

周四翻译技巧(一)

周五翻译技巧(二)

周六强化练习


第二部分写作(共两周)


第二周A节题型备战——应用文和摘要写作

周一感谢信

周二邀请函

周三道歉信

周四投诉信

周五介绍信

其他应用文汇总

周六摘要写作


第三周B节题型备战

周一不同观点类

周二阐述现象类

周三论证观点类

周四解决问题类

周五图表类

周六图画类


第三部分模拟实战(共两周)


第四周模拟实战(一)

周一第一组练习

周二第二组练习

周三第三组练习

周四第四组练习




周五第五组练习

周六第六组练习


第五周模拟实战(二)

周一第七组练习

周二第八组练习

周三第九组练习

周四第十组练习

周五第十一组练习

周六第十二组练习


附:真题自测

2011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英语(二)试卷翻译及写作部分

2012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英语(二)试卷翻译及写作部分

2013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英语(二)试卷翻译及写作部分

2014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英语(二)试卷翻译及写作部分

2015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英语(二)试卷翻译及写作部分

2016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英语(二)试卷翻译及写作部分

2011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英语(二)试卷翻译及写作部分参考答案

2012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英语(二)试卷翻译及写作部分参考答案

2013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英语(二)试卷翻译及写作部分参考答案

2014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英语(二)试卷翻译及写作部分参考答案

2015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英语(二)试卷翻译及写作部分参考答案

2016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英语(二)试卷翻译及写作部分参考答案

作者简介

全国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用教材编写组编写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第一部分英译汉(共一周)

第一周英译汉

【导言】翻译理论与技巧
1考试要求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非英语专业)翻译部分考查考生理解所给英语语言材料并将其译成汉语的能力。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 要求考生阅读、理解长度为150词左右的一个或几个英语段落,并将其全部译成汉语。考生在答题卡二上作答。共15分。
2出题形式
英语(二)翻译考查的是考生英译汉的能力。 近年的联考英译汉试题不是很难,文章内容和题材往往都很贴近生活、结合时代潮流和社会热点,但在出题思路上越来越多地倾向在理解基础上的翻译,而不仅是字对字、词对词地简单直译。
3评分标准
按照大纲要求,译文的评分标准总体上就是准确、完整、通顺。从出题角度和思路来分析英译汉试题的评分标准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文的理解,要求必须读懂原文,不仅要读懂原文意思,而且要把握原文的题材、写作手法、写作目的等;二是对汉语表达的要求:完整、通顺,即意思的完整和表达形式上的通顺,要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有一定的基本认识,尤其注重英语、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和意译上的变通。既要灵活运用句子结构,又需要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考生要想在翻译上拿高分就必须有较高的英语阅读水平,同时还必须有扎实的汉语功底,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做好翻译是考生在英语科目获得高分的关键。
本书正是从考生需求出发,以英语词类、句型、结构和基本翻译技巧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理论结合实际,真题分析与练习巩固相结合,力图在一周时间内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翻译的规律和技巧,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周一词和词类
英语中共有十类性质的词: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冠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感叹词。这些词绝大多数是实词,也就是说这些词都有与其对应的汉语意思;而介词、连词是虚词,没有具体的语义,它们表示的只是一种关系;很多考生往往偏重记忆单词对应的词义,而忽略了英语单词指代的关系,这就导致翻译成汉语时,由于对虚词把握不够准确而造成句子的整个语义偏差。即使是考生认为可以硬性记忆的实词,翻译过程中词义甚至词性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词义选择不妥,意义可能会大相径庭,而对词性把握不当则可能造成译文生硬甚至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让人不知所云。







【技巧点睛】
一、词义的选择
选择词义只能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完成,离开具体语境,词义无从选择。无论是我们熟悉的词还是略显生僻的词都需要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词义,一些我们非常熟悉、习以为常的“热”词更要结合上下文反复推敲才能确定词义。
【例】I want a room and bath
【参考译文】我想要一个带洗手间的房间。
【说明】bath是我们熟识的词,很多人都知道是“洗澡”之意,但这里面的room and bath却是指带有洗手间(厕所)的房间。如果不考虑具体语境而机械地翻译成“我要个房间并洗个澡”就会生出笑话来了。
【例】Power can be transmitted over a long distance
【参考译文】电能可以输送到很远的地方。
【例】A car needs a lot of power to go fast
【参考译文】汽车高速行驶需要很大的动力。
【说明】两句中都有power,但具体意义却不尽相同。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屡见不鲜。一词多义时,根据上下文语境和搭配关系不难作出选择。
二、词义的引申
根据原词的内在含义结合上下文语境和汉语的表达习惯,可对词义进行适当的语义调整,使译文更加准确和符合表达习惯。
【例】In politics as well as in sports,US can be boosted a super power
【参考译文】美国无论在政治还是体育领域都称得上是个超级大国。
【说明】这里的power译成了大国,这个含义就是在power一词内在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引申出来的。
【例】“Sustainability” has become a popular word these days,but to Ted Ning,the concept will always have personal meaning(2010年联考翻译真题)
【参考译文】“坚持不懈”如今已成一个流行词汇,但对Ted Ning而言,这个概念一直有着独特的个人含义。
【说明】这里的sustainability普遍的含义是“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