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输在起点,却不能输在终点
所谓梦想,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完成的那件事,不然就只是梦。也许完成梦想的那种幸福,可以医治过程中的一切痛苦、寂寞和离乱。
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父母安排的稳定工作,独闯京城,在一家公司混了个小职务。由于公司管理欠佳,所以,即使他能力平平,倒也能安稳地混日子。工作很轻闲,公司女生又多,他很快就交了一个女朋友,沉醉在二人世界的卿卿我我里。偶尔呼朋唤友,打扑克搓麻将,日子快乐似神仙。
但几年后,公司大面积裁员,一直没有突出业绩却靠资历混了个产品经理的他,没能幸免于难。他失业了,重新加入求职大军。
他虽然工作了数年,能力和经验的成长却少得可怜,也拿不出像样的作品或业绩证明来,既不能开辟客户资源,也因知识储备不足而管理不好流程,于是,只能在各个公司间兜兜转转,始终稳定不下来。后来,索性闲居在家写东西,希望可以写出一鸣惊人的作品来,从此“翻身农奴把歌唱”。奈何他欠缺创作天赋,稿子总是有去无回。一来二去,他连写作的兴致也没有了,终日窝在家里,不是喝酒,就是打《半条命》游戏,一切生活开支,都由女友负担。
当数落和抱怨成为两个人的主要交流内容时,爱情便再也没有了容身之地。
一个女人,怕的不是受苦,而是无望。当他的不长进使女友彻底失去了希望时,她开始打点行装。
他没有挽留。
这个可怜又可悲的男人,对即将离开的女友,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能借点儿钱给我吗?”
女友没有看他一眼,扔下三千块钱,头也不回地走了。离开了这个没有爱情、缺少温暖、更没希望的地方。
他不是没有一点儿内疚和遗憾,但他觉得自己也很冤,作为一个举目无亲的北漂,很多事情,他无能为力。
他几乎不相信感情了,那个他视作生命的女子,竟然在他最落拓的时候弃他而去。睹物思人,出租小屋里,处处是她的气息。每一次路过两人共同去过的地方,都会有锥心般的痛。
回趟老家吧,或者,干脆回老家吧!
在家乡和昔日旧友相聚,有人已为官一方,有人创业有成,也有人混成了名企高管,每一个人,都在欢欣地向上走,唯有自己,一直在人生的谷底摆渡。命运究竟差在了哪一环?没有人告诉他。
幸运的是,父母求亲托友,重新为他联系到了一份体制内工作。
倘若他至此满足的话,至少可以拥有一份平淡的安稳。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他早已经习惯了北京这等大都市才有的自由和包容。体制内等级秩序之严格、生活之乏味和工作之压抑,令他喘不过气来。于是,他和绝大部分返乡的“北漂”一样,再次回到北京,重新当起了“北漂”。
在北京固然漂泊,但只要你肯像狗一样拼命,别人就不会拿狗眼看你。
比失败更可怕的是待在不适合你的地方仰望梦想,不敢去疯去闯去后悔。
比成功更要紧的是有成就,做能做好的事,让自己有成就感。做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不断坚持下去。
他没有重回原来的行业。因为一个同事和他说,既然你已经多次验证这个行业不适合目前的你,就千万不要走老路。至少在其他行业换上几次工作,再决定要不要干回老本行,否则,你只会不断重复过往的经历,而且是个恶性循环。
很少听从别人意见的他,这一次竟然听进去了。几经辗转,他成为了一名医疗器械销售代表,工作内容是销售麻醉机等重要医疗设备。半年的体制内的工作经历,倒是带给了他一点儿察言观色的能力,因为他表达能力欠佳,最初时难免遭遇排斥和拒绝,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是打动了一个采购员,他做成了第一笔生意。通过这个采购员的转介绍,他的客户慢慢多了起来,没过几年,他竟然成了一个地区的代理商。
当有人问及这个口齿不甚灵便的人有什么成功秘诀时,他笑笑说:“我这个人啊,就是散漫,从事不了需要长时间专注的工作。跑销售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工作比较适合我。我可以连续两个月每天都去拜访一个人,但我做不到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不动,从事需要脑力或创意的工作。”
他说:“梦想,就是做好自己做得好的事,所有的失意,都是为了让你修正自己。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愿意坚持的事。做销售不需要舌灿莲花,只需要你肯坚持。有时候,撬动一个点就撬开了一扇门,做销售也一样,只要打动一个人就够了――任何一个人。”
而当有人问及他是否还怨恨女友的离去时,他说:“对此只有深深的内疚和感恩。”在他人生最低落的时候,她陪了他那么久,那是她年华里的最好时光。他遗憾的是,在自己最卑微的时候,遇上了最想照顾却无能为力的人。如今,他走出了低谷,她亦嫁做人妇,回想起那段共同的经历,争吵、责骂和抱怨,都成了可爱的单纯和天真。
如果当时再成熟一些就好了!
很多人年少轻狂时,不免举措荒唐。然而,你可以输在起点,却不可以输在终点。
每个人都会遭遇自己的低谷期,都得独自挺过那时所有的不解和彷徨。在孤独这件事上,没有人是孤独的。因为非人所愿,恰是生活的当然。或许,留一点点错过的遗憾,才能在前行时更加果敢,恰似股票行情启动之前的下探一般。
努力到无须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把“我应该”变成“我能”,在输得起的年纪里,去疯去梦去拼命。坚持到绝不退缩,拼搏到感动自己。
很多职场新人其实是被惯坏的一代,说好听点儿叫没什么心眼,说难听点儿就叫被动、没有责任心。在父母的包办和庇佑下长大的他们,完全意识不到在职场里必须要拥有主观能动性。
缺乏主动性多和他们接受的教育有关。
有个小故事:一个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家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所以,这个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最终继承了父辈基业并发扬光大,也如此向自己的子孙传承,几代以后,家族便有了百年企业。
另一个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家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很多钱啊,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所以,这个小孩从小就被娇惯,从来没有认真学习处理事务的能力,终日大把花钱、无所事事。接手父辈产业后,很快就挥霍殆尽,于是重演了一次“富不过三代”的故事。
在任何地方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但在父母包办下长大的孩子,几乎就是能不动就不动,能少干点儿就少干点儿,被调岗或遭解聘时还无比委屈:为什么别人过了试用期都转正了,我却要被调岗、被开除?
拜托,公司请你来解决问题,你却这也嫌麻烦那又觉得累,不烦不累的工作需要另外请人做吗?当公司缺少祖宗供着呢!几个月下来,不光白拿了工资,还占用了办公资源,给别人制造了一大堆问题,不调岗,不解聘,你叫人家怎么办?
我部门曾经有个职位岌岌可危的姑娘,总是傻傻地问:能不能不干这个啦,能不能不干那个啦,我只好无可奈何地说:你真是个傻丫头。
一个股民会不会买一只股票,取决于他对这只股票的未来预期,会涨,或有很大可能会在短期内大涨,那么,他才会买,如果感觉手上持有的股票会跌,或已经在跌,他就会选择抛售。同理,一个单位要不要留用一个员工,则取决于这个员工能不能让人看到前途。
和很多初入职场甚至已经工作了几个年头的年轻人一样,她不知道,在短期内,像她那种员工,几乎只会产生公司纯粹的成本费用,而不是有利润预期的合作。他们的工作机会是:有人愿意用不多的成本代价,去看看他们是否能产生商业利润预期。
我想留下她,倒并非不舍得她走,而是舍不得她走后,自己短暂的从业简历只能给人不光彩的推测:她没耐心或没能力。我希望她学得更多,变得更有价值时再离开。
那阵,她讨厌死我了,讨厌我逼她每周报多少选题,讨厌我逼她加班,讨厌我周末拉她来改写稿子,不过,像我这种职场老油条,早就不怕被她这样的小菜鸟讨厌了。正如我早就不怕任何人用任何有色眼镜看我一样。假如她再敏感一点儿的话,甚至可以感觉到我在刻意打击她的自尊。
但她不知道的是,她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看在眼里,并为之欣喜。
当有人说感觉她突然竟然主动了,能找选题了,我好开心,将来能不能留下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给同事的印象,变得好了一点点,可能是百分之十,不多,但终归是好了一些。有了这一点点主动,再到下一家公司去时,至少有了一些专业知识,至少有了一些职场历练。
那时,我常逼她看书,她非常讨厌我逼她看书,非常讨厌我逼她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其实我更讨厌:我竟然还要逼着人家成长。
她尤其讨厌我逼她翻译选题样张,因为,如果选题未获通过,近乎无效劳作――显然这是谁都不想要的结果。有时,为了迁就她的任性,我只好挑一两节确实马上就用得着的内容让她学。不得不说,学习能力真是一种天赋,而她这方面的天赋要弱些,她看完那些内容,只能说出点儿模糊感觉,却总是讲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似乎连学东西,都有“鲶鱼效应”。
很多人知道著名的“鲶鱼效应”,但我还是想再和年轻人讲一下我眼中的“鲶鱼效应”。
如果部门人员过于稳定,就会缺乏活力,容易产生暮气。因此有必要找些像鲶鱼一样有竞争力的员工加入。潜在竞争者的存在,会让工作环境有种压力,让员工有种紧迫感,于是便会不自觉地努力起来,适当地运用“鲶鱼理论”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
我认为,“鲶鱼效应”不仅仅是一条心理学上的“效应”或“定律”,很多人在得知一个事实或真实现象后,仅仅获得了一种肤浅的认知,很少有人会继续深入地延伸知识的价值――这就是很多人学识很丰富但始终无法发挥自己,总是“怀才不遇”的原因。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所以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倍。渔民为了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绞尽了脑汁。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途中死亡了。不过,有一条渔船却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所有人都想知道方法,但船长却严守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船长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鲶鱼就四处游动。而沙丁鱼见了天敌鲶鱼,就会十分紧张,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起来,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但愿你不要像沙丁鱼一样活着,被动地等着命运将你翻腾。
想成为千里马,就要努力去成为鲶鱼,而不是像沙丁鱼一样,每天被动地机械地等着安排。帮老板赚到钱了,老板自然会给你分钱。努力到无须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永远不要因为害怕辛苦而拒绝承担任务。
换一个工作,解决不了本质问题,正如不会游泳的人换个泳池也没用一样;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叫“钱多、事少、离家近”,你付出几分,工作就对你回报几分;如果暂时没有回报,只能证明你付出的还不够。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相信自己,胜过依赖别人。凡事自动自发,才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