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懂你的孩子吗?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9150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王伟,曾珈
  • 图书编号:9787550271913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与国际接轨的育儿法则,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完美实践。

★已有数万孩子在接受这种教育,别让孩子输在你错误的“爱”中。

★国际幼教领先品牌“伊顿教育”首次重磅打造,大品牌,值得信赖。

 

目录

第一章:创造力是上帝最慷慨的礼物

             创造力从来都不是奢侈品

             家长,你需要一副“信任牌”眼镜

             点燃孩子创造的烟花

             每天45分钟单独对话

第二章:注意:观察是件顶重要的事

           “天才”的定义跑偏了

            充满魔力的敏感期

            观察中的两个≠

            细心点,不要错过孩子的敏感期

            观察、指导,但不干扰

第三章:警惕家庭教育的误区

           重要性: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轻易打破自己制定的规则

           树立榜样 十全十美

           家庭教育不是KPI考核

第四章 :家长怎样说,孩子才肯听

           不能被忽视的亲子沟通

           孩子的脑部解析

           亲子沟通的四把金钥匙

           家长不是私家侦探

           唠叨,逆反的导火线

第五章:孩子的天性需要呵护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合群也许意味着更超群

          以爱的名义设下的障碍

          每个孩子都是小画家

        婴儿气质九维度

        婴儿的三种气质类型

        做自己性格的主持人

第六章:创造机会,让孩子越来越独立

         孩子需要独自快乐

         家长,请多些耐心

         帮助孩子学会独立

         独立宝贝之家庭行动计划

第七章:请你这样去爱他

        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爱

        物质奖励的负面影响

        拒绝无底线的夸奖和惩罚

        让孩子懂得努力与坚持

        认可孩子的努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换种方式来说“不”

第八章: 没事,放手让孩子去失败

       探索吧,孩子

       尝试,让孩子更加勇敢和自信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没错,就是要为孩子制造失败

       情景再现,增加抗挫能力

第九章 : 警惕,你是否破坏了孩子的学习过程

       儿童认知四阶段

       迸发式的学习过程

       尊重孩子对特长的选择

       收起你的结果导向

       为他提供做出选择的条件

       让孩子懂得取舍

作者简介

 王伟(Vivien Wang,伊顿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美国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MBA。在她的引领下,伊顿已经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国际教育品牌之一,而她本人也在中国教育学会的评选中,荣获了“中国教育精英”“中国教育百杰人物”等荣誉称号。

曾珈(Justine Zeng) ,伊顿家长大学第一任校长,加拿大劳伦森大学(Laurentian University)MBA),通过对行业内同类家长培训产品的分析,她为伊顿家长大学设置了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与运作模式。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第一章  创造力是上帝最慷慨的礼物

 

*创造力从来都不是奢侈品

(孩子们从不缺乏创造力,他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其创造力所在的眼睛。)

 

    如果我们将“创造力”这个词抛入家长圈,也许很快就会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很棒,这就足够了。创造力本身就不具有特别强的可展现性,具备与否都不会影响孩子以后谋求一份高薪的职业。”在他们的育儿法则里,创造力所占据的永远是那最不起眼的一角。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先生曾经说:“来自家长强迫性的才艺教育,会让孩子们学会了一门技术的同时恨上了一门艺术。”艺术对于人思想道德、意志品质以及情感的养成都有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而创造力正是艺术的灵魂所在。没有艺术的生活是乏味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既然艺术不能被抛弃,难道它的灵魂就可以被抛弃吗?

和这种声音相对的还有另外一种声音,持这种声音的家长们都会认同一个理念——创造力是职业,甚至是生活的必需品。厨师需要创造力,这样他才能将不同风味的美食用不同的造型和颜色呈现给食客;数学家需要创造力,以便于透过简单的数字,发现别人看不见的复杂关系;即便您的孩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依然需要创造力去调剂自己的生活。正因为创造力如此重要,才会惹来这些家长急躁的情绪,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缺少创造力。殊不知,这份情绪从诞生之初就带有一丝杞人忧天的色彩。伟大的教育家卢梭〖1〗曾经说过:“创造力是上帝最慷慨的礼物。”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孩子们从不缺乏创造力,他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其创造力所在的眼睛。比如在一个家长的眼中,世界上的创造力有一千种,但是很不凑巧,他的孩子所具备的创造力是第一千零一种,那么很大概率下,这个孩子的创造力将不会被发现。那结局是什么呢?我们很可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为开启孩子创造力而忙得焦头烂额的家长,一边是一个创造力被埋没的可怜的孩子。

因此,身为家长的你首先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孩子都拥有创造力,只是这份能力存属的领域不同而已,而你要做的就是相信、观察和支持。

 

*家长,你需要一副“信任牌”眼镜

(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是个天才,那么他真的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给你一份大大的惊

喜;反之,如果你总是认为你的孩子天生平庸,恐怕他想成大器真的会很难。)

 

    曾经有一位专家讲过,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我们父辈对待我们孩子的态度。将这句话推展开来,我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又何尝不在影响着我们周围人对待我们

孩子的态度呢?

    在看待自己孩子的问题上,有些家长会戴着一副“信任牌”眼镜,透过“镜片”,孩子们接收到的是期待与赞赏的目光;而也有一些家长会戴着一副“不信任牌”眼镜,透过“镜片”,孩

子们接收到的则是怀疑与责备的目光。千万别小看了这目光的作用,它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暗示,从而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

1968 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2〗和雅各布森〖3〗在一所学校中随意抽取了一些学生的档案,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孩子将来会大有成就。半年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再次前往那所学校,他们发现,那些被指定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未被指定的学生则进步不明显。身处同一所学校,甚至很可能在同一个班级接受同种教育的孩子,为什么在短短的半年之内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原因只有一个,是期待的作用。而产生这份期待的根源又是什么呢?是对孩子的信任。

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目光。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是个天才,那么他真的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给你一份大大的惊喜。反之,如果你总是认为你的孩子天生平庸,恐怕他想成大器真的很难。而现在,请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

坚定地认为,你眼前的孩子具有非常厉害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