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趣的人
小时候,我有三个理想:律师、医生、相声演员。
做律师、医生的原因:帅、被人尊重、知识渊博。而做相声演员,只有一个原因:有趣。相声演员不仅自己快乐,也能带给所有人快乐,而我正好也想做一个有趣的人。
很少追综艺节目的我,前阵子把某台的《欢乐喜剧人》一集不落地看完了,那些喜剧人,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证明了自己的职业精神,也赢得了衣食父母欢乐的掌声。
正如他们的宣传语——搞笑,我们是认真的。
的确,有趣从来是一件认真的事情,不认真的人,都是无聊的人。
态 度
在社交网络上,我喜欢时不时地写一些生活里的小事,有些是真人真事,有些是稍作文学加工的真人真事。蒙网友厚爱,有人叫我段子手。既然如此,那么我的目的也算达成了,至少我是一个有趣的人、一个合格的逗×。
有趣就像健身和饮食一样,它不仅仅是一种日常行为和特质,更是一种态度;它不仅仅是一个乐天派应该附带的资质,也实实在在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对自己而言,在一个有趣的人的生活中,总会充满快乐和满足;对周遭而言,能够给他人带来欢笑和满足,正如赠人玫瑰,自己亦能手留余香。
我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长处,苦中作乐算是我的一个强项,在有限的生命里找到无限的乐趣是我毕生的追求。我善于在苦难中寻找快乐,善于在委屈中寻找宽慰。至少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可以让自己不感到孤独。
我觉得,周末的时候不要老想着出去玩,年轻人就应该在家读读书。因为我一个人住,好朋友都各奔东西,我的周末就是在小房间里面上蹿下跳、看书、煲汤、听音乐、看电影之类。到了饭点,想要做饭,稀里糊涂买一斤排骨或者一斤面条回来才知道这些我一顿吃不完,两顿不够吃。打开某外卖软件,发现我一个人吃的分量完全不够起送金额。这就是一种孤独,一种被称为“做饭没法动手,外卖没法单点”的孤?独。
有趣的人,从来都是被生活逼疯过的人。刚搬进新住的地方时,我幻想过我的生活是一份宁静祥和的渔港生活,虽然我并不是渔夫。看着晚市上水产贩子从海水里捞上来的海产,便宜、新鲜、诱人,买不起那些琳琅满目的石斑、油斑、鲷鱼、黑包公,也买不起青蟹、花蟹、馒头蟹,更买不起蓝尾虾、大龙虾,不过至少可以买点花蛤、对虾来解解馋。关心一下各类水产的时价,买点鲜活的对虾,对于健身爱好者来说,对虾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拎着防水塑料袋回到住的地方,路上可以一直感受到对虾鲜活的力量,就是吭哧吭哧地打挺,晃动着袋子。回到家,在水池子里放上浅浅的水,把半斤活虾倒进去,虽然是淡水,但也能看到它们在里面鲜活地游着。我拍了一张照片,调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滤镜,然后P上一行字——“邱白石 于乙未年六月”。我写这段话的时候,都可以脑补出来微博上的网友如果看到这一幕会说的话:“心疼你。”
但是对我来说,这就是我能找到的乐趣。比如跑步的时候迎着风唱歌,比如坐公交车半个小时去健身,骑车十几公里去厦大剪一次头发,在房间里借着回音大唱最爱的港乐。这种体验在我看来虽然早期会让人觉得很烦闷,但习惯以后实在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感受。这一切也许并不一定是让人觉得有趣的,因为有趣本身就是一个感受性词语,但是每个人对有趣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标准。我也在环岛路上看到过路人对唱歌的我投来或鄙夷、或嘲笑的目光,猜想或许我就是个疯子,可是在我的眼中,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是让我觉得快乐的。
有趣,其实是无聊到极致,当一个人无聊的时候,会想到很多有趣的事。记得以前看《肖申克的救赎》,安迪在监狱的日子很孤单也很落魄,被关禁闭暗无天日三个月。人家问他为什么能忍得住,安迪淡定地回答:“有莫扎特陪着?我。”
生活有趣的人,大多都是有态度的人,或者享受着音乐,或者浸淫于文学,或者痴迷于体育,或者醉心于科研。
起初,我们把搞笑和幽默当作有趣;后来,我们发现有趣并不是单纯的搞笑和幽默,它更应该被态度所概括。只有在生活中有一个固定的航向、有所追求的时候,生活才会随着态度慢慢地变得有趣。
我爱健身,在追求身材的同时,我也被周围的很多朋友质疑:“你为了健身那么多东西都不吃,你不觉得生活没意思吗?”很显然,不会。虽然晚饭很少吃,只吃鸡蛋、燕麦、全麦面包、坚果、牛奶之类的补剂,但是健身和相关的营养餐早就成了我的生活一部分,我已经慢慢喜欢上了这种饮食,我觉得在研究各类营养餐的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乐趣与知识。
我有时也在想,态度,大概是有趣的第一步吧。
知 识
知识的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我没有必要多费唇舌跟大家“安利”这样一个观点。知识,支撑起了一种有趣的生活,知识带给生活的趣味是其他的东西无法比拟的。
《新闻联播》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唯一一档被不断唾骂却一直三十余年如一日地播出的新闻节目,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一件极其无聊无趣的事情。但是,在厦门大学入学的时候,听了一场学长的讲座,记得他说过:“如果仔细研究过每一则新闻,比如政治局会议、常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之类,就会发现主播念每一个出席会议的人员的名字时,在不同场合都会有不同的讲究。”
作为一个好奇心奇强的双子座,后来也留意了这块知识。《新闻联播》在播放我国内政会议的时候,一般会有党内会议: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及各类领导人座谈会;权力机关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议;政府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政协会议:全国政协第×届全国委员会第×次会议。会议种类按照上述的分类分完以后,就会按照《宪法》《立法法》和各类会议组织的文件,将出席会议的人员按照头衔高低来播报姓名。而在不同的会议中,头衔也会出现调整,比如政治局会议会以党的领导人为主、政府会议以总理为主。
在先前并不了解这些时,我会很诧异,为什么一堆这么相似的名字每次都要不厌其烦地播出?至少现在听到这样的新闻,我不会再诧异,因为在我看来,这些东西是有区别的、有意义的。在听新闻、看新闻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前阵子有一段时间,我失眠很厉害,整宿整宿睡不着,连着三天五点才睡着,连着五天两点以后才睡着。我开始用“小马甲”在很多论坛上发帖求助,有些吧友、坛友给我提建议说背背单词、看看法律条文这些无聊的东西就会想睡?了。
也许是我没有交代我的教育背景,大家清一色地认为法律条文是一种催人入睡的神器,无聊、冗长、枯燥、乏味一直以来也是法学教材甩不掉的标签。但是作为法学毕业生,现在也在律圈行业工作,不得不说我看这些东西并不能达到催人入睡的功效,相反会越看越觉得清醒,因为看明白了以后,大脑就会开始转动。
一直以来,横亘于男女之间的沟通障碍有很多,但我相信有一条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不陌生的,那就是对于男生来说感觉韩国的欧巴们都长一个样子;女生则觉得欧美体坛的各个明星都长得一样。所以,诞生了这样很无趣的认知:
男生:那些韩国人都是娘炮,有什么好看的,哪儿有中(我)国(这)男(样)人(的)好看?
女生:NBA有啥好看的,看一群人抢一个球,还全都带着文身,太无聊了。
作为一个本着尽职勤勉之精神的律师,我也调查了女生所酷爱的韩流明星,现在对于Big Bang、EXO、2PM之类的偶像组合,以及早期的Super Junior、TVXQ、神话、HOT也能如数家珍一般,了解每一个成员在组合中担任的角色——门面担当、声线担当之类。再到后来看几个知名韩娱公众号披露一些信息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了解了,相反也会觉得确实很有意思。
记得有一次回网友私信的时候,我看出来她的名字是朴灿烈的英文,就开玩笑地问了几句你是不是很喜欢EXO,她说是。于是,我就跟她聊了五分钟左右的“朴灿烈”“朴灿烈十八秒”这类话题。坦白地说,我并不是行星饭,我也不哈韩,但我并不排斥去了解他们,我发现在我了解了这些以后,确实也能看到这些韩国“爱豆”身上的闪光点。这或许并不算什么知识,因为在生活中并没有办法学以致用;或许这只是“饭圈”的一些谈资,但它确实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很有趣。
知识就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的意义在于,或者给你赚钱,或者给你快乐。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律师圈子的年轻人,法律知识和司法实务经验对于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的饭碗,而其余一切非业务知识,只要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我都来者不拒,这便是一个有趣的人该有的生活态度。
所以,知识作为一种资讯和体系化的信息,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如果喜欢天体物理和天文学,并不一定比喜欢八卦娱乐资讯的显得高档,它们都一样。当你遇见一堆趣味相投的人,可以一起聊得开心,并且认识天文发烧友或者饭圈的其他粉丝,进一步拓宽自己在这个方向上的信息渠道,那么,人生就是有趣的。
有趣的人,应该常怀一颗好奇之心,不会对不了解的东西嗤之以鼻,而会用好奇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样事物;知识没有三六九等,如果可以带来快乐和满足,那么这种知识对于个人而言,那便是价值的体现。
专 注
我很喜欢拿科比作为例子来论证很多事情。前阵子,在赞助商安排的中国区的活动中,科比和在场的粉丝有着很具有哲学意义的互动。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国家地理频道的《动物世界》节目,比如猎豹正在捕捉一只鹿。猎豹在高速奔跑时,可能会有很多小昆虫在它眼前飞过,但是你们是否注意到,猎豹会去在意那些小昆虫吗?”科比问道。
答案当然是“不会”,而科比用这番比喻显然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一名球员必须认定自己的目标,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他肯定会遇到很多干扰因素,但是这些干扰看起来都像那只猎豹眼前的小昆虫那样不值一提。而科比的这番精彩回答也赢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他的专注,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生写作素材中比较热门的一项内容。早期的科比人缘并不好,意大利和美国两地的成长背景相纠葛,造就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美国其他黑人的性格特点——自我封闭。他曾经在TNT的一次脱口秀做客时讲道:“当我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我就去练球,直到精疲力竭为止。”篮球,对于大多数男生而言,是一项有趣的运动;但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这就是一项工作,甚至是负担。但从科比身上,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他在这项运动中付出的心血和精力,他足够专注地去对待这项运动、这份工作,这让他在篮球中寻找到快乐和人生的真正价值。
在科比的生活中,篮球是有趣的,工作是有趣的,这种趣味便来源于专注。
专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都能够给人带来许多快乐。当人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个对象的深层面的时候,所注意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经常用来描述读书的好处的一句谚语:“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也尝试着这样去理解,就是当阅读足够专注,将精神注入在这部作品中的时候,世界是和作者勾画的世界相融合的,那我们就能从里面收获足够多的乐趣。
小时候一直不爱学习,拿到课本后总是心不在焉,觉得读书是一件无比无聊的事情。爸妈也经常在我面前说,做事心不在焉,怪不得做不下去。但是相反,从小我也有一个爱看科教节目的嗜好,甚至经常坐在地板上看《探索发现》和《人与自然》,看得听不见妈妈叫我吃饭,甚至看得流哈喇子。
以至于说现在,我花了许多时间去琢磨专注对于一个人到底有多么重要,从高中的夜以继日,到大学的色彩斑斓,到初入职场的惴惴不安。我发现学理科综合和数理化是很好玩的,民刑诉讼也是很好玩的,因为在这些东西的背后总会有那么一些规律值得你去总结。每做一件事情,我都是一个主体,而对象事物是一个客体,我通过一定的行为和这个客体产生一种交互:当我心不在焉、无法深入时,那这件事就变得无聊;当我把精神全部托付于此,我便在现实世界以外意外收获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我的世界便成了一个全新的二元世界。
《礼记·大学》有一句名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通俗地说,一个人如果不够专注,连做个吃货的资格都没有。我们有时候看电视里许多美食节目,他们在品尝一道美食的时候,总会有着丰富的感情和细腻的质感,告诉你香味、入口、咀嚼以及回甘的感觉,让人难以置信他们在对待一件这么稀松平常的事儿的时候,都能付出如此复杂的情感。但是,当很多人学会了如何在舌尖上去寻找味蕾和食物的碰撞的时候,便心甘情愿地成了吃货,也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来到了福建,也就注定了与茶文化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走过中国九成的地方,却从未在其他地方发现茶文化如此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闽南人的生活,就是茶几上的生活,从铁观音到正山小种,从大红袍到金骏眉,有无数种好茶等你品尝。很小的时候,我在杭州的一个茶庄里,第一次喝了绿茶,那会儿觉得碧螺春的名字很好听,点了一杯,却被我认为完全不如当时只卖一块钱的健力宝。现在,随着工作时间的变长,我也慢慢地学着让茶遵从着它的规律,从洗茶到冲泡,从入口到回甘地品味一包茶叶带来的一些复杂的情感,也就明白了茶为何会有云泥之分和三六九等。
也许这么说有点玄,但是当我将血液集中在舌尖和鼻腔,去品味着小杯子里面琥珀色的茶汤,闭上眼睛,专注于此的时候,我的身边不是办公室,不是写字楼,而是安溪的田野和武夷山的山水。
有趣的境界,是享受自己人生中的每一个片段,而不在于取悦他人,绝对不是局限于段子和搞笑,也不局限于娱乐和网络,而是在于态度、内涵和专注度。一个如此主观的词语,只有从身心到个体、从主体到客体全方位地热爱,才能够发现每一件事物背后有趣的地方。
要做一个事业有成、受人敬仰的人或许很难,但是做一个有趣的人,只需要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在此态度之上培养的知识与内涵。专注于自己的人生,沉溺其中,人生必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