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语文教学艺术研究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5218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李重
  • 图书编号:9787533462185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贾老师的教育人生跌宕起伏,他历经艰辛,心存大爱,满怀慈悲,沉醉于语文教学的殿堂,追求无痕的教育艺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他的课,深受海内外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好评,更受小朋友的欢迎。

 

目录

序   读贾老师,品真语文1

 

第一章  在逆境中崛起,成就一代教育名师

 

第一节从教经历与生平事迹

 

一、早年的人生历练,奠定师者的人文底蕴

 

二、改革开放,奋发图强,成就一代名师

 

第二节专业发展与教育故事

 

一、经大姐的引领,步入语文教学大门

 

二、受袁瑢老师、李伯棠教授的指导,渐渐走向成熟

 

三、同仁帮助,不断奋进

 

四、坚持自我修炼,走向成功

 

第三节专业荣誉与社会影响

 

一、悉心提携、培养青年教师

 

二、借助传媒,服务社会教育

 

三、参与真语文活动,为语文教育呐喊

 

 

第二章从无痕至永恒,召唤语文教育本真

 

第一节教育及语文教育主张

 

一、追求无痕的教育

 

二、奉行“一本两主”的教育理念

 

三、遵循两个教育规律

 

第二节作文教学主张

 

一、“阅读是作文的父亲”

 

二、“我手写我心”

 

三、作文训练:语言表达优先,作文材料随后

 

四、文章不厌百回改

 

五、学作文,学做人

 

第三节阅读教学主张

 

一、简简单单、真真切切教阅读

 

二、用教材教会学生阅读

 

三、多读书,多思考,少提问,少做题

 

四、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抓语言文字训练

 

五、阅读教学是作文的基础

 

六、拒绝表演,回归本真

 

 

第三章妙不可言:本真的语文教学艺术

 

第一节贾志敏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

 

一、质朴扎实,直抵本真

 

二、简约灵动,举重若轻

 

三、方法多样,善于激励

 

四、宽严相济,润物无声

 

第二节贾志敏作文教学艺术

 

一、辩证科学的“混合式”习作教学目标

 

二、巧妙开发微型习作课程资源

 

三、“倒过来”的习作训练序列

 

四、灵活、高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五、精心评改学生习作的艺术

 

第三节贾志敏阅读教学艺术

 

一、阅读教学:指向学习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

 

二、阅读教学内容:训练与生成

 

三、倾心学生化为教的艺术

 

四、以“功能组块”为特色的教学方法模型

 

五、阅读教学的评价艺术

 

第四节贾志敏课堂教学艺术的反思与启示

 

一、贾志敏课堂教学艺术的反思

 

二、贾志敏课堂教学艺术的启示

 

 

第四章细品经典:本真的语文教学课例评析

 

第一节作文教学经典课例评析

 

一、《谁动了松鼠的“奶酪”》课例评析

 

二、《找手机》作文课例评析

 

第二节阅读教学经典课例评析

 

一、《卖鱼的人》课例评析

 

二、《“我不怕鬼”》课例评析

 

 

第五章一生只教真语文:贾志敏老师访谈录

 

第一节经历与成长

 

第二节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与课程理念

 

第三节小学作文、阅读教学新思维

 

 

附录

 

一、主要著述

 

二、叶圣陶先生给贾老师的信函

作者简介

李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201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荣获“优秀毕业生”称号。主要致力于现代语体文写作课程演变、语文教师教育、学校课程改革及贾志敏先生的语文教学改革等研究,出版《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执行主编),《新经典诵读研究》(参编)等著作,先后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自序

于永正老师曾说:“贾志敏老师是一本书。在学生面前,他是一本教科书;在老师面前,他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从我自己的体会来看,贾老师不仅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还是一本关于教育人生的励志经典、智慧宝典。自从接到写作任务以来,我几乎每天都在品读贾老师,品读一本真醇、灵动的经典之作,所以说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向贾老师学习的过程,也是品味语文、思考人生的过程。

走近贾老师、研读贾老师,让我感受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可谓收获颇丰。下面将我的心得、体会,“晒一晒”,愿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一)心存大爱,滋养语文,陶冶人格。透过贾老师的漫漫坎坷人生路,我看到了贾老师如今耀眼的光环背后历经了无尽的心酸、屈辱,付出了无尽的艰辛、劳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贾老师能够吃大苦,耐大劳,受大委屈、大冤屈,心底依旧阳光灿烂,依旧怀揣梦想,甘做红烛,奉献社会。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一种高贵的精神气度。心底无私天地宽,唯有心存大爱、心胸宽广,才可能在遭遇不公、遭受厄运的时候,还能够秉持正直、真诚、坚韧,保持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能够坚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这正是贾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真语文的人文底蕴。贾老师说:“真语文只是对空泛语文、浮华语文的反拨,她不是一个流派,就是自然的语文、真实的语文。”可见真语文不是要追求一种具体的教学形态,追求的是自然、本真、高品质。真语文,除了教语习文,还要滋养心灵,陶冶人格。真语文的根,就在于语文教师的人文底蕴、人格魅力。  

(二)自我修炼,精益求精,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一定意义上说,老师是弱势群体,一个“小老师”要有从底层崛起的勇气、信心和力量。能量从自身产生,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终会进入教学的科学之境、艺术之境。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应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也不要过于依赖培训,更多要靠自我修炼、自主探究及多方学习。贾老师仅高中毕业,没有念过大学,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培训,硬着凭着自己苦苦地求索,几十年如一日多方面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真语文。王旭明先生动情地说:“终于,我又听到了一堂朴实无华,朴实到只用粉笔和黑板,无华到老师只用嘴的语文课,一堂让我难忘的真语文课。这堂课的授课老师是已经74岁的来自上海的贾志敏老师,想起这年龄和我终于捕捉到了的这种真语文课的感觉,就想哭……”

小学语文教师不需要钻研多么高深的学问,但是需要真正地热爱孩子,热爱语文,热爱教育,需要不断学习,练就过硬的技艺,需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特色,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学习贾老师精益求精的求索精神,努力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每一位老师都将走在真语文的路上,都有机会成为教学名师。当然真语文,不只是一个最终的结果,更多的是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过程,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语文,在咬文嚼字、含英咀华、自由表达的过程中传递语文经验、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

(三)倾心教育,悟道传道,生成教育智慧。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就是倾心教育、魂系教育,“用一生来备课”,全身心扑在教学上,扑在学生身上的人。人师,就是要做教育的明白人,悟道传道,乐此不疲。人师,就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解决问题、改善教育实践的人。人师往往具有融通的功夫,善于将淳朴的情感、透彻的领悟、求实的态度,化为本真、简约、灵动的教育智慧,汇成滴灌学生心灵的源头活水。在我心中,贾老师是人师的楷模、典范。贾老师倾心耕耘杏坛五十七载,他说:“当年,我为了生活而走上这三尺讲台;今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则一刻也无法生活。”他不仅精心上好每一堂课,善待每一个学生;当校长期间还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做好“国旗下演讲”,每天利用1~2分钟时间向全校师生讲述自己切身的体会、平凡的真理;贾老师还借助广播等大众传媒做好社会服务工作,20年来坚持每周到广播电台讲语文、讲作文。教师即课程,生命即语文,贾老师的人生与语文相遇、合一,饱含教育智慧。贾老师内外兼修、知行一致,从点点滴滴做起,将全部的爱融化、渗透到每一个教育细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做真人”。贾老师追求无痕的教育,以无痕至永恒,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6年前,贾老师不幸被检查出患有癌症,他一面每天书写“死亡日记”,记录自己与病魔抗争的日子,一面还在为真语文呐喊、呼吁,自2012年他们开展真语文大讨论以来,贾志敏老师伴随着真语文走过了北京、石家庄、泉州、成都、广州等地,为数以万计的语文老师带来了一场场朴实、生动的真语文课。念叨这些,不禁潸然落泪。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位身患重病早已退休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在为祖国语文的健康发展奔波、劳顿。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自序《读贾老师   品真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