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手册(2016版)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1735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8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金钊
  • 图书编号:9787515006918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各级党组织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为帮助广大党员担负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重任,本书从党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党员如何以实际行动融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有助于广大党员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实际工作中校准航向、把握标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目录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002
马克思主义 002
列宁主义 003
毛泽东思想 003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004
邓小平理论 004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00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00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006
科学发展观 006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007
“中国梦” 007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007
“中国梦”的本质属性 008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008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009

【疑难解答】 010
【思考题】 012


第二编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01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01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的先锋队 015
“两个先锋队”的关系 016

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和人民群  众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 016
中国共产党是以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 017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建立的 01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  要求的忠实代表 018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  向的忠实代表 01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根本  利益的忠实代表 02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领导核心 021

判断一个政党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  队的主要标准 022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022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023

【疑难解答】 023
【思考题】 026


第三编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党的纲领 028
党的**纲领 028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  长期的历史过程 02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02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03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031

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 03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032
坚持**纲领和**纲领的辩证统一 033
新时期的特点、成就和标志 034
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基本经验 035

改革开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主  要经验 035
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035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03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03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0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0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0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03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038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  本要求 039
“两个百年目标” 04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04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0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0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0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0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44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04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045
推进城镇化建设 046
建设创新型国家 047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04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04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05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05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和主要举措 052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052
走和平发展道路 053
“一带一路”建设 05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054

【疑难解答】 054
【思考题】 056


第四编
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 058
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 058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059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059
党的政治领导 060
党的思想领导 060
党的组织领导 061
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061
党的思想建设 062
党的政治建设 062
党的组织建设 063
党员队伍建设 063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063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064
党的作风建设 064
反腐倡廉建设 065
党的制度建设 066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066
领导班子建设 067
党的先进性建设 067
党的纯洁性建设 068
党的执政经验 069
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 069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071
“两个务必” 071
求真务实 071
“三个解放出来” 072
“三大规律” 072
“三讲”教育 073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073
创先争优活动 075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077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079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 079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  克思主义执政党 080
两个五位一体 080
“四种意识” 081

【疑难解答】 081
【思考题】 083


第五编
党员的标准和条件

党员标准 086
申请入党的条件 086
党员的基本条件 086
党员的义务 086
党员的权利 087
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087
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088
新的社会阶层 088
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089
申请入党的年龄界限 089
申请入党的国籍界限 089
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089
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 089
愿意在党的一个组织内积极工作 090
执行党的决议 090
按期交纳党费 090
在需要时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090

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共产主  义奋斗终身 090
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091
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091

【疑难解答】 091
【思考题】 092


第六编
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094
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 094
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094

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 政策 095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095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  多做贡献 095

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  的法律法规 096

坚决与违犯党纪国法和损害人民利  益的行为作斗争 096
党员的请求权 096
党员的申诉权 097
党员的控告权 097
党员正确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097
党员的表决权 098

【疑难解答】 098
【思考题】 099






第七编
申请入党

入党动机 102
正确的入党动机 102
正确入党动机的内涵 102
端正入党动机 102
端正入党动机的主要途径 103
明确共产党员的标准不能降低 103
明确党员标准并非高不可攀 104
全面理解《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 104
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105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以实际  行动争取入党 105
严格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手续 106
入党需要履行的手续 106
必须自愿向党组织提出申请 106
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 107
必须填写入党志愿书 107

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作出  决议 108
必须经上级党组织批准 108

【疑难解答】 108
【思考题】 111





第八编
预备党员

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114
举行预备党员入党宣誓应注意的问题 114
入党宣誓仪式 114
入党要有预备期 114
预备党员预备期的算法 115
预备党员参加民主评议 115

预备党员不能做入党积极分子的
培养联系人 115
预备党员不能作入党介绍人 115

预备党员能担任党委各部门的工作  人员,不能担任负责人 115
预备党员不能当党小组长 116
预备党员不宜讲党课 116

预备党员参与发展党员的政治审查  工作 116
预备党员不能担任党内领导职务 116
预备党员不能被评为优秀党员 116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应主动向所在  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 116
预备党员不能提前转正 117
预备党员转正要办的手续 117
预备党员的转正申请书 117

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时,本  人不能缺席 117

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发现其新的问
题,预备期满时又尚未查清的处理 117

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其直系亲属  犯了罪的处理 118

预备党员因病长期治疗或病休,其  转正问题的处理 118

预备党员待分配工作期间,其转正  问题的处理 118

预备党员停薪留职期间,其转正问  题的处理 118

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调动工作,其  转正问题的处理 119

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受到行政纪律  处分,其转正问题的处理 119
预备党员预备期的延长 119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只能延长一次 120

延长预备期后应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的情况 120
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不是党的纪律处分 120

预备党员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后还  能入党 121

预备党员预备期未满可以取消其预  备党员的资格 121

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工作调动比较  频繁,其转正问题的办理 121
预备党员去世后,其转正手续的办理 121

预备党员入党手续不完备、入党材  料不全或填写混乱时造成的后果 121

【疑难解答】 122
【思考题】 122




第九编
党员与党内选举

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24

党内选举中享有与不享有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的党员 124

党员当选为党的委员会委员、候补  委员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的  党龄要求 124
党代表大会代表的条件 125

选举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  不限于从本级组织的党员中产生 125

选举出席上级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不  限于从本级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中产生 125

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提名委员候选人  时,不限于从本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中产生 125

不是党员代表大会代表的党员不能  被提名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26

党员在党内选举中可以放弃被选举  的权利 126

对党员放弃被选举权的请求未获批  准,当选以后仍拒不到任的处理 126

党的基层组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时, 上级党组织不能指定某些党员作代  表候选人 126

在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前,选出的代  表已调离原选举单位后的代表资格 126

代表选出后,因特殊原因推迟召开  党员代表大会时,视情况决定是否  需要重新选举代表 126
预备党员列席党员代表大会 127

召开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进  行选举时,因故未出席会议的党员  或代表不能委托他人代为投票 127
党内选举可以投弃权票 127
投弃权票后不能另选他人 128
投不赞成票可以另选他人 128
选举人可以投自己的票 128

党的基层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  时,可以不计入应到会人数的情况 128

非正式职工中的党员被提名为党员  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 129

有党的正式组织关系的临时工、轮  换工党员被提名为该党组织的委员  候选人 129

党的临时组织关系转到外单位的党员  被提名为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 129

持临时组织关系(党员证明信)的党  员,在现所在单位不能被提名为党  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 129

受党内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  职务处分的党员被提名为党代表大  会的代表候选人 129

党员有重大问题尚未审查清楚,不能  被提名为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 130

没有党的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不能  被提名为该党组织的委员候选人 130
离职学习的党员被提名为委员候选人 130

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党员被提名为  委员候选人 130

【疑难解答】 131
【思考题】 131

第十编
党员的组织关系和组织生活

党员组织关系 134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134
党员证明信 134
复转军人党员转递组织关系 134
大中专毕业生党员转递组织关系 135
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转递组织关系 135
援外人员中党员组织关系的转递 135
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 136

党员丢失组织关系或党员证明信的  处理 136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党员证明信
过期的处理 136

党员超过规定期限未接转组织关系
造成的后果 137
党员不辞而别的处理 137
党的组织生活 137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137
每个党员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 138
党员必须接受党内外的监督 138
党员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 139
党员之间开展谈心活动 139

几种特殊情况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  问题 139

因故未参加党员大会的党员表达自  己意见的方式 140
党员保留自己意见 140
党员应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141
党员不得在党内搞非组织活动 141

流动党员与外出所在地党组织联系  的方式 142
流动党员参加选举 142
流动党员参加民主评议 142
流动中的预备党员办理转正手续 142
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143
流动党员要使用好流动党员活动证 143
不能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 143

对工作调动中只有党员组织关系介  绍信而没有《入党志愿书》等入党  材料的党员的处理 144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144

【疑难解答】 144
【思考题】 145


第十一编
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148

共产党员要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  执行者 148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48

共产党员应当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  统和作风 149
党员应当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而奋斗 149

共产党员应当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宗旨 150

党员应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 集中制 150

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时代  特征 151
党员应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52
企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52
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53
机关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53
事业单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54
街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54

在“窗口行业”工作的党员发挥先  锋模范作用 155

实施关闭、破产企业中的党员发挥  先锋模范作用 155

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发挥先锋模  范作用 156

非公有制企业中不同层次和岗位的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不同要求 157

部分党员可以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  内创办并经营非公有制企业 158

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以任何形式、名  目私自经商办企业 159
共产党员要敢于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159

学校、科研单位的党员发挥先锋模  范作用 160

党员应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发挥先锋  模范作用的关系 160

党员应正确处理带头致富与带领群  众共同致富的关系 161
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起表率作用 161

党员外出期间应自觉发挥先锋模范  作用 162
共产党员不允许信仰宗教 163
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 163
共产党员不能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164

共产党员不能参加集体上访、闹事  活动 165
共产党员要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准则 166

【疑难解答】 166
【思考题】 168


第十二编
党员的党籍、党龄和党费

党籍 170
自杀党员的党籍处理 170
受刑事处罚党员的党籍处理 170
党龄 171
党龄的计算 171
特殊情况党龄的计算 172
党费 172
党员交纳党费的计算基数 172
党员交纳党费的比例 173
实行年薪制人员中的党员交纳党费 173
农村党员交纳党费 173
没有收入或生活困难的党员交纳党费 173
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交纳党费 173
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交纳党费 173
流动党员交纳党费 174
预备党员交纳党费 174
党员增加工资收入后交纳党费 174
党员自愿一次交纳1 000元以上党费 174
党员交纳党费的基本要求 174

【疑难解答】 175
【思考题】 176

第十三编
党员与党的纪律

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178
党员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178
党员要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179
党员必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179

党员必须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  小集团活动 179

党员应该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完成  党交给的任务 180
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 180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180
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181
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 182
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 182
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 183
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 183
违反生活纪律的行为 184
纪律处分的种类 184
警告处分 184
严重警告处分 184
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85
留党察看处分 185
开除党籍处分 185
同时给予党内和行政处分 185
党员受处分的时间算法 186

对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不再给  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86

受留党察看处分期满的党员,支部  大会在表决是否恢复党员权利时,  本人没有表决权 186

受留党察看处分时间未满的党员,  视情况决定能否提前恢复党员权利 186
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病故的处理 186

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表现不好的党  籍处理 187

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又违反了党的  纪律,需要给予党纪处分 187

党员受其他处分后改为留党察看处  分,其处分时间的计算 187

受党纪处分后的党员表现好,视情  况决定能否取消处分 187

支部大会讨论给予党员纪律处分   时,党员本人的申辩 188
单位被撤销的党员申诉案件的处理 188
受党纪处分的党员的行政领导职务 188

党员拒绝在处分决定上签字的处理  办法 188

党员对所受党纪处分不服,可以越  级上诉 189

党员犯罪不需要等开除党籍才去追  究刑事责任 189
党员受处分的依据 189

【疑难解答】 190
【思考题】 190


附 录

中国共产党章程 191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12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234

后 记 235

作者简介

金钊,男,1970年6月出生,陕西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党建理论研究,主编了《党员手册》《党支部工作手册》《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新编党支部书记培训教材》《新编党员教育培训教材》等。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第 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跨入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又郑重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又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正如十八大《党章》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这对于保证我们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和发展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即坚持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并*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依据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理论,解决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并领导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创立了世界上**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还研究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状况,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划时代的新内容。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20世纪初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成果,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党的行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此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毛泽东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在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的伟大旗帜,是我们的“主心骨”。正如***指出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从九个方面作了阐述。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又委托中央宣传部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对党的十四大的这一科学体系的概括加以扩展、充实,把它概括为十六个方面。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名为邓小平理论,但是对其内容没有作新的概括或调整。因此,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仍然可以说包括十六个方面。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我们的事业要依靠广大人民来完成(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上述十六个方面,有机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也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构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展开为十六个方面,即: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要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关于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关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短评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