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2043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李志敏 编著
  • 图书编号:9787557606619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推荐1.藏在节气里的养生智慧!

     每个节气的到来,都预示着气候的温差变化,同时也暗示着物象的更新交替。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物候特征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生活都与节气密切相关,人也不能脱离天地气息而存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等组织的机能活动无不受节气变化的影响。《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帮你顺应天时,调整身心,打造百毒不侵的体质。

推荐2.胖不美,瘦不美,健康才美丽!

     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生命体就是浓缩的大自然,随着昼夜交替、节气变化,每个生命的生理活动也进行着周期性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时间的循环和传统的反复,象征生命的继承和绵延。观察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顺应天时,调理膳食,调整活动方式,对人的精气神的恢复与涵养有很大的益处。

推荐3.医生能医治你的疾病,却不能保证你的健康,这本书将告诉你不生病的核心秘密!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让读者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都有一个好身体,无病无痛,长命百岁。千金难买健康长寿,与其等到生病了再被动医治,与其吃昂贵的西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好传统为什么不延续下去呢?

推荐4.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融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帮助读者轻松掌握食疗、进补、养生、防病的方法,是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中医养生知识科普读物。

推荐5.这是一部代代相传,人人都应该品读的医学书籍。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吕氏春秋·尽数】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黄帝内经·素问】

 

作者简介

     李志敏,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一直从事中医推拿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崇尚健康养生之道,工作之余虚心求教于有名老中医,潜心钻研科学养生,记录整理了大量的养生秘方。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03.惊蛰

     惊蛰时节,天气很好,但有的人却感觉到后背凉、痛,四肢凉、麻、胀,这是因为气不足的缘故。天地之间的阳气生发的过快,人体内的阳气跟不上。尤其是15天以后的春分,这种情况会更进一步的加剧。因此,惊蛰前后,补充阳气很关键。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惊蛰,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3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度。“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说天气回暖,春雷始鸣,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田园人家过惊蛰节气,是以雷鸣为记号,春雨沙沙过后,泥土变得湿润,蛰伏的虫子也钻出了地面,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

     惊蛰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零摄氏度以上,西南和华南地区更是融融暖春。与此同时,多种病虫害开始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家禽家畜的防疫也应受到重视。

     在农忙上,惊蛰节气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由于各地天气逐渐开始转暖,雨水也恰如其分地降临大地、山川、河流、树木,我国人民自古就把它视为 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处于冬春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幅度加大。要时刻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节气养生指南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第一,卧则血归于肝。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睡觉的时候,可以采取平卧的方式,避免春困。因为平卧的时候,血液就会充分流到肝内,这是依据中医理论“卧则血归于肝”而来的。而肝的气血供应充足的话,心脑供血也会相应充足,春困便能解决。

      第二,伸懒腰提振精神。春天暖洋洋的阳光让人特别想睡觉,特别是下午,工作学习时间长了,人会感到疲乏。这时候伸个懒腰,就会觉得全身舒展。即使在不疲劳时,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同时,由于上肢、上体的活动,能使更多含氧的血液供给大脑,使人顿时感到清醒舒适。

       第三,饮食应清温平淡。随着惊蛰的到来,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身体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各种病毒和细菌也开始活跃起来。从饮食方面来看,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

      第四,游览春光陶冶性情。青山绿水还能给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力,对视力大有益处。置身于山水之间,放眼望去,会使眼内睫状肌松弛,眼球屈光调节机构放松,预防近视。绿色对眼睛是一种良性刺激,会使视力敏锐,心境平静。对于在室内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老年人来说,踏青更是不错的选择。您可以徜徉游览,调剂神经,使大脑皮层中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改善,同时也可陶冶性情,健体强身。

      第五,预防季节性疾病的流行。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而且春季与肝相应,养生不当则可伤肝。此外,在这一节气,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都易流行爆发,因此,惊蛰节气要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此类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小妙招:熬夜肝火旺,清粥一味养肝脏

     春季常见的肝区疼痛,眼睛干涩,困倦,头顶痛,咽干、口苦、打嗝,腹泻,手脚抽筋,过敏等都与肝有关,是肝应春时的表现。不过,春天虽是肝病的高发时节,但同样也是养护和治疗肝病的重要时节。

     熬夜的人通常肝气偏弱。过劳一族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不妨在饮食上吃些养肝食物,例如将加班的零食换成话梅、杏脯之类,别吃伤肝的甜味夹心饼干;绿色蔬菜也要作为晚餐的必备,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对应人体的肝胆,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在此,介绍一味女贞子粳米粥,养肝效果非常好。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将女贞子10粒用水洗净装入纱布袋,再将粳米110克洗净,放入女贞子药袋,加水一起熬煮。对于肝气偏弱的朋友,可选择用一些有女贞子的药膳来加以食用,*简单的方法是女贞子与粳米同煮做粥来吃,便可达到补肾滋阴的功效。

     对于肝火旺的人,则要注意清肝。因为春天时人的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经期长等症状。这些朋友的养肝方案除了要远离烟酒、禁厚重口味的饮食,吃一些滋阴清肝的食品。

     在此,介绍一味常见的滋阴清肝火的食品,那就是菊花。菊花有克制燥气的功效。对于肝火过旺的朋友来说,食用菊花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每天喝点菊花茶,可有效因肝气生发太过而形成的春困、头重脚轻、流鼻血等症状。

短评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