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2016年考试大纲及最新指定教材,对考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解析,每章考点荟萃处都设置了视频讲解(扫二维码收看),同时试卷中2015年最新考试真题配有视频讲解。视频讲解老师经验都十分丰富,对重难点及命题方向的把握相当精准。
2.随书赠送手机APP题库,章节练习、智能组卷、智能评分,随时随地随心练。
3.更有好学教育全套课程奉送,24小时免费畅听(仅限注册后24小时内)。
2.设计流程
(1)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目标的确定是实行目标管理法的第一步,它实际上是管理者与员工分解上一级指标、共同确定本层级绩效目标的过程。
(2)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为了对员工的工作起到导向作用,可以把绩效指标划分为四类:重要又迫切的指标、重要但不迫切的指标、不重要但迫切的指标、既不重要又不迫切的指标。对不同类型的指标需要配以不同的权重。
(3)实际绩效水平与绩效目标相比较。通过实际绩效与目标绩效的比较,管理者可以发现绩效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4)制定新的绩效目标。当期的绩效指标得以实现后,上下级便可以着手制定新的绩效目标。
3.优势、劣势分析
优势:①有效性;②目标管理法启发了员工的自觉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③目标管理法的实施过程比关键指标法和平衡计分卡法更易操作;④目标管理法较为公平。
不足:①目标管理法倾向于聚焦短期目标,即该考核周期结束时需要实现的目标。②目标管理法的假设之一是认为员工是乐于工作的,这种过分乐观的假设高估了企业内部自觉、自治氛围形成的可能性。③目标管理法可能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④目标有时可能难以制定。
(二)标杆超越法
1.概念
标杆超越是通过对比和分析业内外领先企业的经营方式,对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业务流程等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改进和变革,使企业成为同行业最佳的系统过程。标杆超越的实质是企业的变革:通过学习同行业经验,改掉制约企业发展陋习的过程。
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标杆超越法:
(1)标杆指的是最佳实践或最佳标准,也就是企业在产品或服务、经营管理、运作方式等方面的榜样。标杆超越的目的就是通过向榜样学习提升企业竞争力。
(2)标杆的寻找范围并不局限在同行业,应该有更广阔的视角。
(3)标杆超越法相比其他系统的考核方法更重视比较和衡量。
2.设计流程
(1)发现“瓶颈”。
(2)选择标杆。
(3)收集数据。
(4)通过比较分析确定绩效标准。
(5)沟通与交流。
(6)采取行动。
3.优势、劣势分析
标杆超越法的优势在于:①有助于激发企业中员工、团队和整个企业的潜能,提高企业的绩效;②可以促进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完善,如董事会可以把标杆超越作为经营者经营业绩的标准,以此激发经营者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
标杆超越法的劣势在于容易使企业陷入模仿标杆企业的漩涡中,导致企业失去自身的特色。而且,一旦标杆的选取出现偏差,也可能导致自身经营决策的失误。
(三)关键绩效指标法
1.概念
关键绩效指标是反映个体关键绩效贡献的评价依据和量化指标。
(1)它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是连接个人绩效与企业绩效的桥梁。
(2)它是由主管人员决定并被员工认可的绩效指标,它使评估者和被评估者在工作业绩上的认识保持一致,并为未来的绩效沟通奠定基础。
(3)它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反映,而不是对所有业务流程活动的概括。
(4)指标必须是可量化的或可行为化的。
(5)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企业战略的变化而调整。
2.设计流程
(1)确定考核指标
在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前,要明确企业的整体目标,之后管理者需要将企业目标逐层分解,最终落实到各职位的工作产出上。
确定各个层次的评估指标通常经过以下步骤:①将企业目标分解成几项主要的支持性子目标,并建立起各子目标与主要业务流程的联系;②确定主要业务流程的目标;③从业务流程的目标中提取出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④将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分解为部门内每个员工的个人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的类型包括:数量类、质量类、成本类和时限类。
(2)确定评估标准
在设定绩效评估标准时,通常考虑两种标准:基本标准和卓越标准。基本标准主要用于判断被评估者是否能够满足工作的基本需要,它的评估结果通常作为一些非激励性的人力资源措施的实施依据。卓越标准主要用于识别核心员工,它的评估结果通常作为一些激励性的人力资源措施的实施依据。
3.注意事项
(1)关键绩效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
(2)同类型职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保持一致。
(3)关键绩效指标要彻底贯彻企业战略重点。
4.优势、劣势分析
最大优势在于它将企业绩效指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自上而下地确定各个级别的绩效目标,它能够将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①对某些职位而言,设计关键绩效指标比较困难,如知识型员工的许多贡献是无形地,因此他们的关键绩效指标就很难界定;②关键绩效指标法缺少一套完整的对操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指标框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