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教育,原来那么美好1
自序 永远的小时候/ 5
第一篇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是癞蛤蟆不是青蛙/ 002
我不想把它当宠物/ 009
真想把她喝了/ 013
我也去看你/ 017
我是你的玩具/ 022
胆小更容易生存/ 028
那么老了还当宝贝啊/ 032
4 月 1 日这天就可以/ 036
你看我像不像富二代/ 043
你说我是好宝贝吗/ 048
好东西都白埋了/ 053
第二篇 阅读,培育最美心灵
我是不是很有眼光/ 058
必须有感情地朗读/ 063
谢谢你买了这么多好看的书/068
你多给我读这样的书吧/ 072
应该帮帮这只狐狸/ 077
《驿马》是追求梦想的故事/ 081
为什么这个作家这么爱画猩猩/ 087
不是我厉害,是《酷虫学校》厉害/ 092
拿破仑根本不是什么英雄/ 098
第三篇 孩子,你慢慢来
不喜欢 ××× 小学/ 102
小主编的烦恼/ 108
心静一些,就会做得好/ 113
那样多有情调啊/ 120
活着是为了什么/ 123
我不害怕考不好/ 130
科学老师更有耐心/ 135
我觉得你挺谦虚 / 140
你把我教育得挺好的/ 144
第四篇爱,是温暖长久的陪伴
我知道你不会丢的/ 152
爸爸也是无价之宝/157
你怎么不拿小本本/ 161
做一个负责任的爸爸/ 167
想让你多陪我一会儿/ 172
讲讲你小时候吧/ 177
你记得看微信啊/ 181
我是舍不得离开你/ 187
爸爸,谢谢你/ 191
给你一个抱抱吧/ 193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每每听到这首歌,脑海里一闪而过的,除了自己悄然
走过的30 多年光阴,还有陪儿子哲哲长大的这10 年。
翻看10 年来的照片,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现在与我争论、相互打拳、开我的玩笑、制作熟练的恶作剧,原来的小家伙似乎一夜间就长大了,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
童年总是很短暂,岁月如此不待人。
其实,哲哲长大的一天天,也是我以为最幸福的日子:看着小生命一点点长大,听他说出各种好玩的话,陪他安静的阅读,打打闹闹,吃吃喝喝,不经意间我也由一个青涩的小伙变成他眼中靠谱的老爸。
我把最好的华年嵌入哲哲的生命里,收获的是他成长轨迹的见证,陪伴孩子的一天天,我愈发明白,童年是一本书,是最值得研究的宝藏。
许是职业使然,我习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从出生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小学,玩耍的时间里,上下学的路上,晚饭后的闲暇,我和他天南海北地聊天。他说的有趣的话、做的好玩的事,我都随手记下,忙里偷闲将之整理出来。于是,便有了这本《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我喜欢这些闪光的成长片段,每每写下或重读这些文字,所谓的天伦之乐,所谓的生活乐趣、生命的价值,都在我的脑海中漫溢开来。
记录哲哲的成长,实际上不只是给自己留一份美丽的回忆,而是从这些细节中不断省思去做一个好爸爸。我发现,儿童的一言一行从来都不是无缘由的,背后是他看待、认识这个世界的眼光。从那些看似幼稚的话语里,我窥见了童心的柔软、童年的奥秘,从其中领悟到了朴素的教育真理。与童心彼此观照的过程中,我开始警惕成人思维里惯有的简单与粗暴,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以教育的名义去伤害童心。
我希望每位父母能透过一个个的成长片段,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体会与孩子交流的那种幸福,看到童心深处的丰富世界;我希望每位父母都能从儿童的话语与行为中,明白儿童心理与思维的特殊性,掌握一些教育常识,做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者;我也希望每位父母能从自我做起,反思、改善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
这是因为,儿童跟成人真的不一样,就像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是极其纯真、善良的所在。他们怀着好奇心来到这个世界,渴望父母的陪伴。我常常以为,儿童固然有着自己的生命旅程,但他们更多的使命,是来拯救我们成人,帮助我们看到被功利、世俗等所遮蔽的一切,重新发现生命的精彩、生活的意义。
我就是从哲哲的成长记录中,渐渐领悟到何为理想的教育、该怎样和孩子交流,以及怎样陪伴孩子成长。虽然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完美的教育,但这不妨碍我们去追求教育的完美。当我们走近童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与爱戴,就会看到一个让人感动的世界,也会惊喜于自身的蜕变,收获为人父母的快乐与幸福,乃至重新定义“生活”。
就像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所说的,“如果我们能想方设法使孩子从恐惧、禁律,以及压抑的天性中解放出来,我们就能在他们面前自由、全面且毫无隐瞒地展现一个知识的世界”。
我真心希望,读过此书的父母们合上书,也能拿起笔,记录孩子的成长。
一个个成长片段是一个个美好回忆,是给予童年最好的礼物,串起来,就是一段美好的人生。尽管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一点点变老,但回首记下的文字,时光便如魔法般在眼前倒流,让我们再次回到小时候――那个永远的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