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之前,先学会和孩子沟通
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听你说话,不妨参考以下7个小提示:
1. 用语要具体,别喊他“捣蛋鬼”!
和孩子说话时要尽量用孩子听得懂的、具体的语句,不要使用太复杂的词汇。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带有批评性质的话语,如叫孩子“捣蛋鬼”等。比如:
模糊的说法:“你又发脾气了!”
准确的说法:“你又哭又闹,还跺脚。”
2. 意思要简明,别扯远了。
向孩子解释,或指导他该怎么做的时候要多使用短句。比如:
啰嗦:“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屁股又痒了是不是?如果你不立刻停止这种行为,今年你就别想再出去玩了!”
简明:“不要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否则,你就得去面壁思过!”
3. 方式要得当,别居高临下。
有时,你说话的方式比你说话的内容更重要,比如,纠正孩子不当言行的时候要语气坚决、实事求是,和孩子沟通或一起玩的时候则要兴致勃勃、积极投入。
错误:对孩子指指点点,或者说话时居高临下俯视孩子。
正确:和孩子平视,心平气和,避免嗓门太大或打骂孩子。
4. 主题要突出,别被孩子误导了。
如果孩子还嘴,不要答话,要继续你最初的话题。
偏题的谈话:“不是的,我不是这个意思。不要说‘我恨你’这样的话,我会伤心的。”
正确的谈话:“珍妮,不要说了,先听我说。”
5. 心情要平和,别说“我受够了”。
一旦发生争执,应及时停止谈话。你可以走开一会儿,花点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等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谈。
争吵式:“我受够了,你哪来这么多抱怨?如果你肯听我说……”
平和式:“现在你很生气,妈妈也很生气。我们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平静下来好吗?过一会儿我们再谈。”
6. 用词要正面,别传递你的坏心情。
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如何用正面的语言表达负面情绪。
错误:“骂人是不对的!”
正确:“我知道你不太开心,不过你可以说‘我很生气’。”
7. 言行要一致,别讽刺孩子。
不管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还是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你都别忘了要恰当地运用抚摸、微笑、眨眼或是谅解性的话语。
讽刺的说法:“你已经够大了,连这个都不会?”
谅解的说法:“我知道这个有点难,不过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面带微笑)
我们在第1章中提到,孩子的语言能力也和生理及认知能力一样,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几个月大的孩子就能发出含糊的声响,这是语言发展的第一阶段。等孩子长到5岁时,大多数就已经能够听懂成人谈话内容的90%左右。
这就告诉家长,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与他们沟通时不能只靠语言。一些语言学家建议多使用手势,提高说话声调,并借助于丰富的面部表情提升与孩子沟通的效果。同时,对于你希望孩子学会的言行,务必要做榜样、讲道理。比如,孩子还小的时候,你可以指着门说:“我们一起出去玩吧!”或者双手模仿书本打开的样子,兴致勃勃地说:“我们来读个故事吧!”对着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直接说:“你想说这个意思的时候,应该这样表达。”然
后明确地告诉他应该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