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人民币的天命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1132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船桥洋一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为应对严重的全球贸易失衡和美国保护主义压力,日本和美国发起、西德配合、英国和法国参与,西方五国集团于1985年9月22日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形成并发布了联合干预汇率的“广场协议”。其后,美元贬值不止,西方七国集团再次于1987年2月在法国卢浮宫召开协调汇率的会议。广场协议是二战后西方国家最成功的一次联合干预汇率行动,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作者于卢浮宫会议结束后采访了包括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宏、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美国财政部前部长詹姆斯.贝克、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日本前大藏相竹下登、德国前央行行长珀尔以及英国、法国前财政部长、前央行行长等两次会议参与者112人(不少被采访者现已离世),利用详实的资料细节化地还原了1985年前后美国、日本和西德这些国家内部及大国之间在汇率和贸易问题上的态度和博弈,是关于“广场协议”最权威、客观的记录。1985 年的广场协议是“二战”以来国际货币合作方面最重要的范例,其直接目的是扭转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的局面。美元汇率在此前的五年间升值了一倍,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因此被推到了的高点。美国商品价格的竞争力下降在国会中引发了规模空前的保护主义,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崩溃的威胁。因此,广场协议的最终目的,是避免一场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的贸易战。
“广场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主要的经济体,包括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五国集团很快达成共识:全球贸易体系处于风险之中,仅有可行的应对策略就是大幅调整汇率。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美元下跌了30%以上,而日元和马克的升值幅度超过了50%。经过两年的常规时滞后,美国贸易逆差(以及关键的日本贸易盈余)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收窄了一半。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压力因此消退,没有推行任何重大的贸易壁垒政策,开放的世界贸易体系得以维系。
中国是广场协议的主要受益者,其经济改革始于20 世纪70年代末,并自80 年代非常成功地融入世界经济。五国集团国家间失衡的加剧,尤其是其他四国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弹,原本可能会扰乱世界贸易体系,从而限制甚至破坏中国对世界的开放,而开放在中国飞速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此外,日元的大幅升值,以及作为汇率调整一部分的韩元及新台币的后续升值,都有助于中国相对一些主要竞争对手提升竞争地位。因此,广场协议纠正的这些失衡,尤其是成功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管理美元》是对广场协议的起因、谈判、实施和早期结果的权威分析。英文原版图书出版于广场协议签署三年后,《朝日新闻》前总编船桥洋一先生,基于对112位广场会议参与者的直接采访,分析展示了参与广场会议各方的实力、决策者间的意见分歧以及促进协作式的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对各个方面给出了详细且权威的记录。
这本书曾获得1988年吉野作造奖,对于中国应对当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有重要的现实和参考意义。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