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哈内克 奥地利著名导演、编剧。
2000年,他自编自导的影片《巴黎浮世绘》 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剧本奖。 2001年,他执导的影片《钢琴教师》 获得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 2005年,他自编自导的影片《隐藏摄像机》 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2009年,他编导的影片《白丝带》最终问鼎 第6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2012年,他凭借影片《爱》再度摘得 第6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迈克尔•哈内克 奥地利著名导演、编剧。
2000年,他自编自导的影片《巴黎浮世绘》 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剧本奖。 2001年,他执导的影片《钢琴教师》 获得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 2005年,他自编自导的影片《隐藏摄像机》 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2009年,他编导的影片《白丝带》最终问鼎 第6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2012年,他凭借影片《爱》再度摘得 第6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迈克尔•哈内克是当代游走于主流与商业之外,不断通过电影进行探索与思考的艺术大师之一。哈内克的电影向来挖掘生命陨落之处,动摇观众并邀请观众重新质疑原本坚信的实物。他的访谈透露着他一贯的睿智与坦诚,分享了他自己的艺术成长之路,并详细回忆了其每一步作品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趣事,并阐释了自己对于作品的思考。全书内容珍贵、丰富,是电影学者、爱好者扩充自己的不二选择。
亲爱的中文读者朋友:
这本书能到达你们的手中,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与骄傲。
首先,我们将之视为你们关注哈内克电影的明证,尽管我们都知道他电影放诸四海皆
准的跨度,但你们的关注为我们带来一个崭新而响亮的见证。一位奥地利导演,他所拍摄的欧洲故事时常反射出这些国家自身的历史命运,能打动世界另一端的观众,更广泛地说明了哈内克在场面调度上及他关心的主题上所具有的力量。这两个无法分离且紧密连结的面向,不但打动了我们,更是这本书的起源。事实上,我们两个都是法国电影杂志《正片》的编辑委员,但是一位(米榭•席俄塔)住在斯特拉斯堡,另一位(菲利浦•胡耶)则在巴黎生活与工作。当然,我们定期阅读对方的文章并于每年戛纳影展期间交换意见,但确切来说,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是1997年《趣味游戏》在小十字大道1放映后才建立起来的。当其他编辑委员没能理解这部电影对人性深刻的剖析进而仇视它的时候,我们却被这部电影所激起的热情结合在一起。虽然没能成功说服《正片》杂志的同仁刊登哈内克的访谈,但我们至少在这部电影上映时表达了我们的观点。然后是关于《巴黎浮世绘》和《隐藏摄像机》的大型访谈。但等到《白丝带》戛纳首映后与哈内克对谈时,我们三个人才感觉到,一份电影杂志能提供给这系列访谈的框架太过狭窄,我们必须想象一个比较大的规模,也就是一本专书。
这就是《哈内克论哈内克》成书的美好故事。这本书代表了我们三个人两年的辛勤工作,也代表了许多快乐的回忆。快乐是长达数小时与哈内克一起交换讨论他的生活、他的电影和其他的艺术类型(特别是音乐),以及他的私人生活(他对此甚为保护)和一切让我们觉得有意义的事物。快乐更是分享一杯酒、一顿晚餐,甚至是一次维也纳夜间散步。本书法文版出版之后,哈内克执导的莫扎特歌剧《女人皆如是》再次让世人惊艳,我们则有幸在布鲁塞尔的钱币歌剧院1为他鼓掌喝彩。眼下这个春末时节,哈内克正进入他新片的积极筹备期,他刚完成剧本并预计在今年秋天开拍。这部电影的主题?现在还言之过早。且借用来自维也纳的电影大师常重复的一句话:“让我们拭目以待!”